“1979年1月入伍,同年2月牺牲。”

墓碑上短短的一段文字,每次看到都让人感到异常沉重和酸楚,而这样的墓碑在云南、广西众多的烈士陵园中还有很多。

1978年底,正值冬季征兵,也正是这个时候,中国对越南发动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按照要求,参战各部队在战前进行统一的扩编、整编工作。由于时间仓促加上需要补充的人员众多,除抽调不参战的军区的地方守备部队人员紧急补充进广西、云南前线的作战部队之外,还补充了大量新入伍的新兵。

这些新兵刚刚入伍,还未及组织新兵集训便直接被分配进了作战部队,并随部参加了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他们虽然穿起了军装,但仍然只是“普通人”,对于军队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那么,1979年对越作战前,这些新兵都经过哪些训练呢?

其实,对越作战前并不仅仅是新兵进行了临战训练,而是所有参战部队都搞了集训。首先,参战各部队基本上都是20多年没有打过仗,团以下干部无实战经验;其次,计划参战的陆军师中,甲种师平时训练相对多些,乙种师平时主要搞生产,训练水平很低;另外,参战各部基本上没有山岳丛林作战经验。

所以,广州军区、昆明军区都大力进行了组织准备,紧抓狠抓了临战短期高强度训练。在训练内容上,结合敌情和任务,模拟越南北部丛林作战环境,进行了负重爬山、越野、穿林等训练,使部队尽快熟悉相关技战术和适应战区地形特点。

步兵则主要进行了基本技战术的训练,如射击、投弹、爆破、土木作业、战场救护、互救等,有渡河作战任务的,还进行了舟船训练,以及从单兵、班组到营的山林地区攻防战术和对野战阵地防御、坚固阵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术。

在参战部队组织临战训练期间,入伍新兵相继赶到集结地,在老兵和骨干带领下,到一批训一批。除进行单兵基本科目训练外,还要学会组织体能、野外生存、防病常识、防核化学武器袭击等,力求在短时间内提高基本战斗素质。

不过,由于入伍新兵到达集结地的时间有先后,来得早的,基本上跟随部队进行了1个左右的临战训练,但来得晚的,只进行了1-2次实弹射击,投掷了3-5枚手榴弹,便随部队上了战场。这也是新兵伤亡多的一个原因吧。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临战训练还是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解放军只在开战最实的一周遇到了一些困难,随后便越打越好,入伍一个多月的新兵蛋子最终打垮越南老兵油子,可以说都是临战训练的功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