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波濤萬里堆琉璃”,還是“潭面無風鏡未磨”,人們總愛讓水去湧動情懷。除了烘托畫面主體,水本身也已足夠有美學價值。純粹,變幻無常——它與生俱來的這些物理性質讓人着迷。而如何捕捉水在某個瞬間綻放自然美感的動態,也是藝術家們常常探討的命題。

《潮騷》,不鏽鋼 、漆,500x410x280(h)cm,2016

鄭路的創作與水交融甚多。從2009年“淋漓”系列開始,水就未曾蒸發在他的藝術生涯裏。水的形象細微到水珠,盛大到浪潮。“淋漓”有兩層意思,在 “淋漓身上衣,顛倒筆下字”中它是沾溼或流滴貌,在“濡染淋漓,長天伸紙”中又是充盛、酣暢。而鄭路的“淋漓”系列兼具這兩種詞義。但實際上水也非水,水由漢字組成,用金屬塑形。漢字的意義與物質屬性糅成一體,達到形態上的轉譯和延伸。

《淋漓十號》,不鏽鋼,可變尺寸,2013

《潺潺》,不鏽鋼,500×400×175cm,2016

人們在討論鄭路的時候,永遠離不開他對漢字元素的運用。出生在書香門第,自小被文學浸染,鄭路在本科畢業創作中第一次運用了文字。除了同漢字與生俱來的親密,鄭路還有一定程度上的“恐懼空白”。“淋漓”延續到2014年,之後開闢的《山河水》、《玩止水》、《知何處》以及“潮騷”系列都在流淌漢字,詩意有跡可循。

《玩止水》,不鏽鋼,740x1200x700(h)cm,2016

而在水之外,鄭路跳出了這種搖曳難捉、忽遠忽近的創作思路。《蜉蝣》或許稱得上是一件殘忍的作品,它有關鄭路的青春紀念。美麗、短命、輕浮、虛妄、渺小。蜉蝣與青春奇妙地相似。漢字雕琢出蜉蝣豔麗的羽翅,記錄着少年單薄的夢想。夏日留下的昆蟲殘骸,濺在牆上血一般的墨跡,像是無數次爲了夢想頭破血流的痕跡。漢字也在這時回到了最初的起點:它本就是圖像而來,只不過是漫長的演化成爲文字。在蜉蝣的翅膀上,漢字擔當起恰如其分的職能。

《蜉蝣》,不銹鋼、墨,尺寸可變,2010

《冠冕堂皇》,不鏽鋼,150*140*200cm,2010

“詩意”二字一直貫穿在鄭路漢字相關的雕塑中。但如今的鄭路放棄了在呈現方式層面刻意追求的詩意,降維到大衆能感知的層面去做集合,追求在陣列中反轉的矛盾感。比起單純的雕塑家,鄭路更傾向於稱自己爲“集合藝術家”。《馬飛之家》便是集合信息的產物。另一方面,在其他雕塑家還在往上尋找更高維度的可能時,鄭路主動降維走了下來。《無相》是鄭路無意識降維的傑作:一滴水滴上手機屏幕,像是一個小透鏡放大了屏幕的像素,解構原本的顏色。而多個透鏡製成的燈箱,其中的圖象信息便被自然地被解構了。

無相一號,凸鏡, 燈箱, 玻璃,120 (diameter)cm,2017

《馬飛之家》,裝置作品,日常物品、金屬,375x375x190cm,2018

公共藝術也是鄭路在近年創作較多的領域。無論是水電站美術館中的裝置設計,還是小米園區公共藝術項目,鄭路都在嘗試與空間屬性實實在在地發生直接又無法替代的關係。這也是某種程度的降維:讓觀者更多感知到信息,而非永遠抬頭仰望雕塑作品。

《你和我》,不鏽鋼,650x600x500(h)cm,2014,法國尼斯博瓦隆宮殿酒店

YT採訪了鄭路,從他最初的漢字元素雕塑到2019年不鏽鋼鍍鈦作品,觀察這位“水”與“字”的藝術家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

藝術家鄭路

YT:在早期以漢字爲元素構成一系列雕塑裏,創作時會擔心不同語言體系的觀衆有理解上的障礙嗎?在呈現出來的時候是否解決了這個問題?

鄭路:事實上,以文字構成雕塑,即所謂的可以閱讀的雕塑,取決於文字的可閱讀性。全世界有5種最重要的文字系統:漢字、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印度字母。其中除了漢字是表意文字外,其餘4種是表音文字。漢字在排序上不同於字母,是具備一定的閱讀性的,就如古漢語文本排序也是沒有標點符號一樣,除了識字還要斷句,也就是句讀。字母無斷句排序容易造成識別困難,所以這些表音文字會更傾向於某種裝飾的意味。

《弘仁山水印象》,不鏽鋼,185x105x130cm,2009

YT:從2000年第一件作品至今,你的作品都是在不斷變化的。促使你不斷去嘗試、去改變的動力是什麼?會不會有無法形成固定風格的顧慮?

鄭路:在創作體系中沒有拘泥於一類形式裏,表現的形式是多種面貌的,但有表入裏的核心還是一樣的,是樸素的、真誠的。

就如我的“淋漓”、“無像”、“本喻”三個系列,外在看起來是文字的雕塑、發光的玻璃、金色的網格,形式是相差懸殊的。但進入到內部,三者都是源自流體的概念,都是來自對自然的探索,對於微觀世界的生成。

《如我一瞬》,不鏽鋼,115x130x160cm,2014

YT:在今年創作的《orex模型輔助材料》、《SJT模型輔助材料》這幾件不鏽鋼鍍鈦作品裏,在表達什麼樣的想法?

鄭路:這組作品看起來像穹頂,或者感覺有某種宗教意味,但其實我沒有刻意去營造這種聯繫。它其實就是一個流體概念的視覺表達:在空氣動力學範疇,利用計算流體力學(CFD)軟件生成圖形、數值計算生成的計算網格,利用離散化網格技術和數值計算方法求解流體運動方程,從而揭示流動機理和流動規律。

NACA0012翼型A ,不鏽鋼鍍鈦,300x200x3cm,2019

飛機器在飛行過程中會產生受力關係,計算機裏顯現圖形的方式,就是通過這種線的幾何排列實現的,所示的拓撲結構簡單的結構網格。結構網格的“結構”意指網格節點之間的連接關係存在隱含的順序,其可以在幾何空間進行維度分解,並可以通過各方向的指標增減直接得到對應的連接關係。所以在我看來這就是一種內在的聯繫,也就是“先驗”和“隱含的順序”兩者之間的,即本喻的概念,這中間能提取出來的就是一種微妙的規律,不管是以水比德還是宗教意味,它們背後的邏輯都是一種根本性的思維趨向使然。這個作品我儘量去除主觀因素,把本喻的這種抽象概念儘可能地直觀提示出來。

SJT模型輔助材料 ,不鏽鋼鍍鈦,400x160x0.5mm,2019

AGARD CT-5 翼型,不鏽鋼鍍鈦,200x190x3cm,2019

YT:你的作品很多標題是從成語、詩詞中得來的,是在作品開始前就已經想好這些標題了嗎?還是在完成後的靈光一現?

鄭路:鐘意於詩詞,是因爲其內在的音節、聲調和韻律,這和造型藝術及其相似。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現象來高度集中的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這個層面上,兩者是共通的,所以,我很在意作品語言的凝練和韻律。

《三千米煩惱絲》,不鏽鋼、電鍍,現場裝置現場裝置,尺寸可變,2016

YT:你的作品都帶着一種思考後的冷靜。你認爲它們是世界的觀察者,還是對某時期個人想法的記載?

鄭路:真相併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觀察這個世界。

這麼說是因爲我有一種焦慮,那就是認知能力問題。我花了十年的時間學到了一些經驗,這些經驗大多都是訓練粗淺的感官判斷。由於我的認知能力有限,我並未察覺有什麼問題,但當有一天意識到這些經驗受到了挑戰甚至是顛覆。這纔會反思認知能力問題遠高於感官經驗積累。今天的計算機處理技術已經發展到可以替代傳統手工技術,今天的深度學習技術已經可以短時間內完成人一生的經驗積累,難道這還不夠警醒麼?這些問題真讓我徹底懷疑之前經驗的價值。

《不留》,旅行箱、播放器,尺寸可變,2016

YT:在你的作品裏,似乎沒有對當下有着直接強烈的反映。這是有意而爲之的嗎?

鄭路:這就是延續上面認識維度的問題。其實我有幾個系列是關於現實題材的,不可謂不強烈。所以,不涉及現實並不是真相,我們只是願意從我們舒適的角度去思考,去觀看,有意無意的會去忽略。在這個層面上,沒有真相。真相併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觀察這個世界。

《奈何》,鋼架、軟木板、糖,1430x410x350cm 現場裝置 2019

YT:你的作品大多是抽象的、概念的,會認爲自己一直在做一些嚴肅沉靜的作品嗎?

鄭路:我算是個比較嚴肅的性格:不苟言笑,不太會說話。這也或多或少會傳染在創作裏,不過這並不是很符合我的內心的,這個問題是矛盾的。

《牛奶細菌》,燈箱 收藏級數碼微噴,直徑:120cm,2019

(文中圖片致謝藝術家鄭路)

- E N 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