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海陽

7月8日,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發佈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報告稱,2018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基本平穩,發展良好。報告預測,2018年全年實際GDP增速約爲6.8%。

報告指出,2018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基本平穩,工業企業利潤回升,就業形勢穩定,價格基本平穩。雖然受基建投資增速大幅下滑影響,內需中投資增速持續下降,但進出口保持原有較高增速並支持製造業投資,房地產庫銷比處於歷史較低水平也支撐了房地產的開發投資。

進入2018年以來,中國工業企業利潤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但相比去年同期增速有所放緩。截至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7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累計同比增速爲16.5%,比上年同期下降6.2個百分點;價格方面,2018年前5個月CPI累計同比增速爲2.0%,PPI累計同比增速爲3.7%,價格總體平穩。預計下半年受進口汽車關稅下調和食品價格上升等因素影響,CPI同比增速將進一步下降,與PPI剪刀差有望進一步減小;進出口方面,今年前5個月全國進出口增速保持平穩高速增長,貿易順差有所下降。服務貿易逆差爲1271.2億美元,比2017年同期增加256.3億美元。

發佈會現場

報告同時指出,諸多不確定性因素正逐漸顯現或加大,從房地產、企業和家庭債務、消費、投資、外貿等各方面的數據和資本市場的運行趨勢綜合來看,中國經濟不論是內部還是外部都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風險點。

報告突出強調了家庭債務問題爲實體經濟帶來的風險。據統計,2018年前5個月居民戶新增人民幣貸款中長期貸款2.04萬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28.3%,遠低於2016年同期的33.4%和2017年同期的36.3%。但是報告指出,同期居民短期債務累積的速度明顯加快,表明中國家庭債務實際可能正在快速膨脹當中。2018年前5個月,居民短期債務新增0.86萬億元,而2017年全年新增量爲1.84萬億元。而2015年與2016年兩年間的累積新增短期貸款額僅爲1.37萬億元。

報告提出,與家庭債務佔GDP比重相比,家庭債務佔可支配收入比重更能反映家庭債務的增長情況。據此計算,這一數字在2017年末就已經達到107%,這一趨勢疊加收入分配持續惡化,對實體經濟的拖累日益顯現。報告進一步指出,在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速較低的省份,家庭債務復旦積累反而更加迅速,在重慶、寧夏、貴州與甘肅等地問題較爲嚴重,值得關注。

報告預測,2018年全年實際GDP增速約爲6.8%,而經校正後的GDP增速約爲6.5%。基準情形下,CPI增長1.8%,PPI增長3.4%,GDP平減指數增長2.6%,消費增長9.3%,投資增長6.5%,出口增長12.2%,進口增長21.2%。

報告建議,在國內外經濟環境出現較大不確定性,尤其是中美貿易戰升級的當下,爲了應對外部風險,在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動性、深化金融市場改革的前提下,應該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深化推動財稅體制改革。

報告據此提出短期內可望有效的幾個政策選項:一是要加大企業稅費減免力度,特別要減輕中小微企業負擔,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優化稅收結構,改善營商環境,釋放經濟活力;二是進一步加快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改善正在惡化的財富分配不均問題,釋放消費活力;三是有序推進房地產稅制度的實施,解決地方政府土地財政以及隱性債務問題,理順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穩定房地產市場預期,形成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對於當前錯綜複雜的世界變局,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曉東表示,這一變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中國需要從大的格局、長遠視角、國際視野來把握機遇,化解挑戰,以高水平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最大限度地融入和鞏固開放自由貿易體系。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做法:一是以更大的改革決心、力度,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二是以更大的開放決心、力度,積極主動擴大進口、大幅放寬市場準入、改善投資營商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倒逼國內製度體系改革,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三是在更高水平的開放條件下提供製度基礎的綜合性改革,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