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反對中小學校仍然要求教師手寫教案,現在電腦辦公已經普及,並且在教學手段上也日趨電子化,又何必拘泥於形式呢。就拿教師手寫教案,每月還要檢查評分來講,這是傳統教學管理的方式。

關於手寫教案的問題,很多老師都想不明白,如今辦公無紙化取代有紙化是科技的進步,現在又強調回到紙質化,手寫教案,並且每月檢查一次,是在追求教育的精緻,還是着意顯示領導權威?如同傳遞信息,以前是用寫信,心在直接發個信息就可以了。如果還要求現在的人寫信傳送信息,無意是讓人很難接受。

我反對中小學校仍然要求教師手寫教案,現在電腦辦公已經普及,並且在教學手段上也日趨電子化,又何必拘泥於形式呢?就拿每月查一次老師教案來講,不僅形式化,還浪費人力,評那個分數有什麼意義?與其把時間浪費在形式上,不如撒開手鼓勵老師在備課上面推陳出新。

手寫教案最大的弊端就是不方便反覆修改,而用電腦做教案,則更輕鬆。

新到學校的年輕人,習慣了在電腦上打字,經爲此每次寫教案,都要把電腦打開,打印機也打開,現在電腦上寫出來然後打印,在抄寫一遍。他抱怨說:“既然可以用電腦制定教案,也可以方便用打印機打出來再裝訂,爲什麼還要費時費力手寫?”老教師回答:“上級規定啊,人家怎樣要求,就怎樣檢查,你打印出來的教案製作得再好,人家也說不合格啊。”教師連怎麼製作教案都如此形式化,還有什麼不能走形式的。

不能與時俱進,必然會阻礙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過多的條條框框極容易導致教師產生職業厭倦心理。

就拿教師手寫教案,每月還要檢查評分來講,這是傳統教學管理的方式。時代發展到今天,還要不斷去重複過去的老路子。對教師們來講,極容易形成思維固化,但同時又對省時省力的工作方式不敢嘗試,爲此很多教師會對這種幾十年不變的檢查與評比產生無奈與不滿心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不是鼓勵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做法,而是導致教師產生職業厭倦心理的最愚蠢的做法。

身爲一線教師如果沒有自主教師的管理權,反而處處被掣肘,慢慢就養成人云亦云的壞習慣。

如果問當下中小學教師最大的通病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就是都變成一個模子,都缺乏教師鮮明的個性。即便你再有才華,也不能跳出現行規範好的模具之殼,是龍你得盤起來,是虎你得趴下來。這種教學管理模式,很容易扼殺教師的激情與活力,使大家不敢搞教學創新,因爲但凡有個性化的做法,必然會招來一片反對之聲。結果是教師呈現模板化,學生自然也都一樣的模具出品。當教師缺乏教學方式自主管理權時,處處被掣肘,慢慢就養成人云亦云的壞習慣。

給教師減負,從手寫教案開始,從每月的檢查評分開始,這樣纔有利於教學改革。

教育部已經旗幟鮮明地講,一定要給教師們減負,讓老師把更多時間用來搞自主教學研究和教學探索。但是現實並不是這麼回事,多年的沉痾積習難改,唯有從上到下,像政府行政職能改革一樣,把所有不利於社會進步發展的舊條條框框都梳理一遍,就不能發現哪些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現在政府辦公效率已經明顯得到提高,在學校裏不也應該如此嗎?並且還必須要從教育職能部門開始,徹底改變他們的工作觀念和方法。

結束語: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僅從一份手寫教案現象,我們就能從中反思到很多東西。如果教育職能部門都有這種深度思考的能力,相信會讓廣大教師工作起來更輕鬆,工作積極性會更高,教學效率也會更好,自然最後體現出的就是普遍提升的教學成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