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窝子的好坏将决定有多少鱼会被诱进窝,而窝子里鱼的数量也将直接影响钓获量,所以在初始阶段不应该过于追求高中鱼率,无论浮漂是否出现信号都应该加快抬竿频率,只有这样才能把窝子做得更厚实,从而将更多的鱼诱进窝。想要提高中鱼率,就要求浮漂不能出现过多的杂乱动作以及虚假信号,所以应该选择吃铅量偏大一些的浮漂,浮漂的吃铅量越大,信号过滤能力就越强,但是在鱼的活性较低,吃口较轻的时候则不宜加大浮漂吃铅量,因为这样做会让原本就很微弱的鱼口完全消失。

钓鱼人经常谈到一个词:“中鱼率”,也就是中鱼次数与抬竿次数之比。在很多人的常规思维中,中鱼率高肯定是一件好事,因为中鱼率高也就意味着空竿的次数少,但是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假设:

小王和小李两个人一同去钓鱼,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王100次抬竿只有50次中鱼,中鱼率为50%;小李50次抬竿有40次中鱼,中鱼率为80%。

很明显,小李的中鱼率远远高于小王,但是小李最多也只可能钓到40条鱼,而小王最多则可能钓到50条鱼,也就是说只要小王在遛鱼、抄鱼等环节上不出现失误,就一定比小李钓得多。可见中鱼率高却并不一定能钓到更多的鱼。

中鱼率高就一定钓得多吗?细说中鱼率的高低问题

中鱼率的高与低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一个经验丰富的钓鱼人能够根据鱼情以及目标鱼的大小来灵活把控中鱼率的高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中鱼率的高低应该如何把控:

初始段需要低中鱼率,中后期阶段需要高中鱼率

钓鱼的初始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把鱼钓上来,而是为钓鱼打基础,也就是做窝。窝子的好坏将决定有多少鱼会被诱进窝,而窝子里鱼的数量也将直接影响钓获量,所以在初始阶段不应该过于追求高中鱼率,无论浮漂是否出现信号都应该加快抬竿频率,只有这样才能把窝子做得更厚实,从而将更多的鱼诱进窝。

到了中后期阶段,上鱼的速度会逐渐开始减慢,再加上前期高频率抬竿已经把窝子做足,此时再采用高频率抬竿的钓法就没有太大必要了。为了让渔获量最大化,中后期必须稳扎稳打,所以应该减缓抬竿频率,让中鱼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另外在钓鱼的初始阶段,由于对鱼的吃口特点以及漂相还没有完全摸透,所以更应该见到信号就果断抬竿,这也是一种必要的尝试与摸索。到了中后期,对漂相以及鱼的咬钩特点已经充分掌握之后便可以将抬竿频率减慢,适当选择放口,由此来提高中鱼率,减少不必要的空竿。

中鱼率高就一定钓得多吗?细说中鱼率的高低问题

钓小鱼需要低中鱼率,钓大鱼需要高中鱼率

我们都知道小鱼进窝是成群结队的,而大鱼进窝通常都是形单影只。所以钓小鱼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尽快把窝子里的鱼钓上来,更要考虑怎样才能让鱼在窝子里停留的时间更长。想要增强留鱼的效果,就必须保证高频率的补窝,避免窝料消耗殆尽。钓小鱼的时候,高频率的抬竿能够起到很好的补窝作用,让鱼在窝子里停留的时间更长。

由于大鱼进窝通常都只是单独的一两条,所以不用过多考虑留鱼的问题。同时,大鱼进窝之后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鱼钓上来,并且要求一次成功,空竿或者鱼钩挂到鱼的身体都很有可能让鱼受到惊吓而逃离窝点。所以在钓大鱼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较高的中鱼率,因为大鱼通常不会给我们第二次机会,错过一次也就意味着永远错过。

中鱼率高就一定钓得多吗?细说中鱼率的高低问题

钓生口鱼中鱼率必然高,钓滑口鱼中鱼率必然低

虽然我们可以人为去把控中鱼率的高低,但是在有些时候中鱼率的高低并不是完全能够由钓鱼人去控制的。例如在钓生口鱼的时候,只要鱼的活性没有问题,中鱼率自然是不会太低的。但是在钓滑口鱼的时候,即便是我们有意放口,只抓最有把握的漂相也难免出现空竿。

所以在钓生口鱼的时候没有必要太在乎中鱼率的高低,而面对滑口鱼我们也只能是力争提高中鱼率,但是想要像钓生口鱼那样十竿九中也是不太可能的。

中鱼率高就一定钓得多吗?细说中鱼率的高低问题

看完以上内容,想必大家应该都注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词,那就是“频率”。采用高频率钓法的时候,中鱼率一定会偏低,但是采用低频率钓法时,中鱼率就能稳步提升。频率在钓鱼的过程中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有一些经验丰富的钓鱼人之所以每次都能钓得比别人多,正是因为他们能够合理把控频率由快到慢的转变。想要加快频率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钓鱼人头脑清晰同时勤快一些就行,但是想要提高中鱼率,不仅仅只是降低抬竿和换饵的频率这么简单,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鱼钩大小与饵料状态】

从理论上来说,使用越小的鱼钩中鱼率越高,但是鱼钩太小也会导致脱钩跑鱼的概率上升,也就是说使用较小的鱼钩更容易中鱼,但是也更容易脱钩跑鱼。所以在选择鱼钩大小的时候可以偏小但不能过小,钩条也应该适当偏细,做到这两点也就意味着鱼钩的整体重量降低,鱼钩的重量降低能够让鱼在吞食钩饵的时候更加轻松,有效减少空竿现象产生。

饵料状态主要指软硬程度与大小,搓小软黏饵或者使用拉饵能够确保较高的适口性,有利于鱼吞食钩饵,同时提高中鱼率。饵团小大应该以正好完整的包住鱼钩为最佳,软性程度应该与人的耳垂相仿为最佳。

中鱼率高就一定钓得多吗?细说中鱼率的高低问题

【浮漂选择与调钓】

想要提高中鱼率,就要求浮漂不能出现过多的杂乱动作以及虚假信号,所以应该选择吃铅量偏大一些的浮漂,浮漂的吃铅量越大,信号过滤能力就越强,但是在鱼的活性较低,吃口较轻的时候则不宜加大浮漂吃铅量,因为这样做会让原本就很微弱的鱼口完全消失。除此之外,浮漂吃铅量只可偏大而不可过大,特别是在钓中小型鱼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一旦发现浮漂虚假信号较多,可以以0.5克为阶梯逐渐增加吃铅量,然后观察浮漂出现的信号决定是否咬继续增加。

在初始阶段,我们希望让抬竿频率更快的时候,通常可以采用调4至5目,钓2至3目的调钓方法,目的是减少子线在水底的弯曲程度,以求让浮漂出现更多信号。但是到了中后期,当我们需要提高中鱼率时,或者是当空竿、脱钩跑鱼现象频频发生时,我们就应该改变调钓方式,让子线在水底弯曲程度更大,也就是钓得更迟钝一些。可以先试着增加钓目,将原有的钓2至3目改为钓4至5目,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将钓目增加至5目以上。如果依然发现中鱼率不高,则可以增加铅皮改为调平水或者是跑铅钓法。

中鱼率高就一定钓得多吗?细说中鱼率的高低问题

【线组搭配与钩距】

想要确保较高的中鱼率,线组不能过粗,特别是子线,这是因为越粗的子线越容易在鱼吞食钩饵时形成阻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挡口”。另外主线号数应该比子线号数大一至两个号为最佳,例如我们使用1.0子线,就应该搭配1.2或1.5号主线。主线号数如果比子线大太多,在水中的阻力也会随着增大,使得浮漂信号减弱。

钩距的大小与中鱼率也是密切相关的,常规情况下,钩距都在一个钩长至三个钩长之间。当我们钓小鱼、钓快鱼的时候,可以使用三个钩长的大钩距,在钓浮的时候甚至可以用到五个钩长的超大钩距。但是如果是钓底,并且希望确保较高的中鱼率,最合适的钩距是一个钩长至一个半钩长。

中鱼率高就一定钓得多吗?细说中鱼率的高低问题

【漂相识别与放口策略】

前文中我们已经说过,选择吃铅量偏大一些的浮漂可以有效减少虚假信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能够彻底屏蔽掉所有的虚假信号,特别是在野生水域,小杂鱼较多的情况下,更需要钓鱼人通过浮漂所产生的信号去仔细鉴别鱼是否把钩饵吃进嘴。

通常情况下,鱼没有把钩饵吃进嘴,或者是小杂鱼闹钩时,浮漂会出现反复上下起伏信号,这种信号没有太大力度,浮漂上升与下降之间来回切换的速度快,说得更通俗一些就是浮漂信号模糊、不干脆。鱼真正把钩饵吃进嘴,浮漂出现的信号应该有力度的下顿,并且下顿之后浮漂在短时间内不会回到原位。如果鱼的体型较大,则很可能出现两目以上的大幅度顿口,甚至是直接黑漂。

因此,想要确保较高的中鱼率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及平和的心态,浮漂出现信号之后应该迅速鉴别信号的真伪,将一些模糊、上下起伏不定、软弱无力的信号果断放弃,直至浮漂出现强有力的、干脆清晰的的信号后再抬竿。

中鱼率高就一定钓得多吗?细说中鱼率的高低问题

图:来源于IC Photo、图虫创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