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了騙取更多的人蔘與集資,非法集資者開始是按時足額兌現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後是拆東牆補西牆,用後集資人的錢兌付先前的本息,等達到一定規模後,便祕密轉移資金、攜款潛逃。一些非法集資利用名人做代言人,或者打着領導關心支持的幌子,做虛假廣告、誤導輿論、欺騙羣衆。

上週,好久沒有動靜的互聯網金融又驚現一“大雷”——團貸網。據最新的動態顯示,當地政府已經接管了公司,同時,警方也抓捕了44人。但是,團貸網非法集資背後的200多億所對應的投資人又該如何去維護自己的利益?一起又一起的非法集資又該如何避免?

當下,非法集資的手段不斷翻新,一些不法分子層層包裝設計所謂的項目和產品,以“熱門名詞”“熱點概念”炒作,誘惑社會公衆投入資金。

一些無商品、無實體、打着“虛擬任務”名頭的案件陸續出現,許多非法集資藉助互聯網平臺,甚至還出現了完全藉助微信羣等開展非法集資等行爲,隱蔽性強、風險傳染快,風險不容忽視。

P2P又現“大雷”後,投資者該如何識別非法集資的外衣?

公安機關提醒:警惕這些“理財”項目!

所謂的慈善互助項目、金融創新投資平臺,或者“消費返利”商城,你周圍有幾人正在參與?有沒有意識到這可能就是非法集資乃至赤裸裸的集資詐騙

如今非法集資分子不斷變換花樣,以各種明目誘騙公衆上當,那麼如何更好地防範非法集資的誘惑?

公安部提示,有10種投資、理財項目要特別注意。

1. 以“看廣告、賺外快”“消費返利”等爲幌子的;

2. 以投資境外股權、期權、外匯、貴金屬等爲幌子的;

3. 以投資養老產業可獲高額回報或“免費”養老爲幌子的;

4. 以私募入股、合夥辦企業爲幌子,但不辦理企業工商註冊登記的;

5. 以投資“虛擬貨幣”“區塊鏈”等爲幌子的;

6. 以“扶貧”“慈善”“互助”等爲幌子的;

7. 在街頭、商超發放廣告的;

8. 以組織考察、旅遊、講座等方式招攬老年羣衆的;

9. “投資”“理財”公司、網站及服務器在境外的;

10. 要求以現金方式或向個人賬戶、境外賬戶繳納投資款的。

P2P又現“大雷”後,投資者該如何識別非法集資的外衣?

認清非法集資的六大“障眼法”

一、合法外衣

多數從事非法集資犯罪的企業工商執照、稅務登記、司法公證樣樣俱全,經濟犯罪活動披上了“合法外衣”,具有一定的懵逼性。再羣衆繳納集資款時,出具借條、收據、收款證明等不同名目的集資憑證,有的還輔之協議、合同等,騙取羣衆信任。

二、能人引領

一些非法集資組織者本身是當地的能人,有的甚至是當地知名企業家。一些非法集資利用名人做代言人,或者打着領導關心支持的幌子,做虛假廣告、誤導輿論、欺騙羣衆。

三、暴利引誘

無論是採取什麼形式,犯罪嫌疑人都會把回報率定得很高,以支付高利息紅利爲誘餌,使部分羣衆獲得暫時實惠,進而利用其進行宣傳,擴大非法集資活動規模。

四、短期兌現

爲了騙取更多的人蔘與集資,非法集資者開始是按時足額兌現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後是拆東牆補西牆,用後集資人的錢兌付先前的本息,等達到一定規模後,便祕密轉移資金、攜款潛逃。

五、親朋好友介紹

許多非法集資參與者都是在親戚、朋友的低風險高回報勸說下參與的。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親戚、朋友、同鄉等關係,以高利息有貨,非法獲取資金。

六、感情投資

特別是抓住一些老年朋友手頭有閒錢又沒有投資渠道的心理,用贈送禮品、聚餐活動等方式,以小恩小惠籠絡人心,爲進一步詐騙打牢基礎。

P2P又現“大雷”後,投資者該如何識別非法集資的外衣?

恩輝國際知識產權事務所提示:

天上不會掉餡餅,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選擇正規渠道投資理財,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相關閱讀:

企業花199元在知識產權方面可以享受到哪些服務?

2019特別提示 | “借條官方範本”來了

重要提示 | 酒桌上,如果有人因爲喝酒死亡,酒桌上誰可以免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