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蟾蜍中毒的潜伏期一般在0.5~1小时内,中毒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等胃肠症状,并伴有头痛头晕、口舌麻痹、嗜睡、四肢麻木及心悸心律失常等。食用蟾蜍肉、头、卵巢,肝,均可引起中毒。

常见动植物中毒的预防之蟾蜍中毒

中毒原因

蟾蜍,俗称癞蛤蟆,我省各地有分布。蟾蜍腮腺和皮肤腺(皮疣)可分泌毒液,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

食用蟾蜍肉、头、卵巢,肝,均可引起中毒。儿童比成年人,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及体弱者比健康人中毒症状为重。蟾蜍中毒的潜伏期一般在0.5~1小时内,中毒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等胃肠症状,并伴有头痛头晕、口舌麻痹、嗜睡、四肢麻木及心悸心律失常等。

常见动植物中毒的预防之蟾蜍中毒

急救处理

洗胃,静脉滴注5%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水,予大量维生素B和C,必要使用中枢兴奋剂和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有烦躁和抽搐出现时,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常见动植物中毒的预防之蟾蜍中毒

预防措施

不食用蟾蜍。

常见动植物中毒的预防之蟾蜍中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