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18年,音乐类综艺,从单纯的“唱跳”转换为“打造偶像”这个模式上,但是,捧出来的明星如蔡徐坤、杨超越,似乎还是以他们自身的人设吸引粉丝。但是,一些音乐综艺做出的改变,却很让人尴尬:虽然《中国好声音》在更名为《中国新歌声》后的这三年改用原创模式,但例如将转椅改为下冲式坐椅。

#我要打篮球#开年的综艺节目已经开始了大洗牌,即便是湖南卫视素来的收视王牌节目《歌手》,收视成绩比前几年却下滑了不少。

其实不光是《歌手》,根据统计,2018年,《中国好声音》《蒙面唱将猜猜猜》收视率未能与往年持平,打开电视,看到的都是明星在唱歌,音乐节目同质化严重,必须要创新才能求存了。

从《中国好声音》《歌手》到《我想和你唱》《蒙面歌王》,所有热门音乐综艺的模式均有迹可循。为了保证成功率,大多节目都会“复制”原模式进行二次开发。

但是,一些音乐综艺做出的改变,却很让人尴尬:虽然《中国好声音》在更名为《中国新歌声》后的这三年改用原创模式,但例如将转椅改为下冲式坐椅;导师选人超过固定数量便要以对决的模式筛选这类赛制的创新,并没有彻底翻新该节目的固定认知,缺乏惊艳的《中国好声音2018》,收视未有起色。

音乐综艺需要从模式的逻辑根本去创新,又不能失去原本成功的元素,这对创作者是极大考验。而且,更重要都是,年年都在选秀,音乐综艺全方位地对草根歌手进行挖掘,很容易造成“选手荒”,这也是音乐类节目难以创新的重要原因。

君不见,全国草根都被选了个遍,新的综艺节目已经变成让一线、二线歌手轮轴地竞演:在别的节目里当导师的明星,上了另外一个节目又变竞演选手了。

在2018年,音乐类综艺,从单纯的“唱跳”转换为“打造偶像”这个模式上,但是,捧出来的明星如蔡徐坤、杨超越,似乎还是以他们自身的人设吸引粉丝。毕竟,如今能上热度的话题,往往都是人物,而非音乐本身。

这也削弱了一档音乐综艺本身应该着重的重点:以音乐打动人、培养观众养成较为专业的音乐欣赏素养、持续制造音乐节目的后续效应……的确,蔡徐坤在选秀出名之后,非常努力地打造“唱作歌手”人设,但是那些迷妹们痴迷的仍是他的帅气脸孔和打扮,他至今却没有交出过歌坛个人代表歌曲。

杨超越与火箭少女倒是出道几个月便凭借《卡路里》成功打入全民阶层,可惜,这是网络的力量,而非她参加的《创造101》的力量。

所以,音乐节目要创新,除了要保证质量之外,或许还要好好考虑如何融入当下流量潮流热潮,打造一个受粉丝欢迎的造星模式才行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