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久远的故事。但是,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当今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开证明,还是写履历书,都需要把公历换算成年号纪元,譬如今年是“平成31年”。

当今的明仁天皇,是明治维新以来151年间,第一位宣布“生前退位”的天皇——日本政府很忌讳“让位”一词,坚持使用“退位”一说。

这一个退位的时间,就是今年4月30日,明仁天皇今年85岁,他要趁自己还算健康之时,把皇权和平地移交给自己的大儿子——德仁皇太子(58岁)。

早在明治元年(1868年)10月23日,政府就颁布了今后年号“一世一元”(一代一号)的政令。1889年制定的旧皇室典范第12条,又规定“即位后,立年号,一代之内不再更改,遵从明治元年之定制”。

明仁天皇时代的年号是“平成”,他退位后,皇太子继位,需要选定新的年号。

日本为了规范选年号的程序,1979年,国会特别制定了《年号法》,将选择年号的限,从法律的角度,从天皇手中收阁(政府),不再体天皇的意志,还明确了年号的几项硬性条件:

第一,要具有符合国民理想的美好意

第二,应为两个

第三,易于

第四,朗朗上口

第五,不去的年号或作为谥号用的名称

第六,不是日常通俗词汇

日本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由学者和财界领袖们参加的“年号选定专家委员会”,这些专家确实是“国民代表”,其中包括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世界iPS细胞的研究权威山中伸弥教授、著名作家林真理子。

日本国民也跟着忙乎,各自选出了自己期望的年号。

我们来围观一下,日本国民选出的年号都是一些什么年号?

这些年号,集中体现了日本国民的一个共同心愿——希望和平与安宁。

话说政府的年号选定专家委员会忙乎了一年,已经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选出了5个年号,并确定了2个首选年号。在此基础上,安倍首相在3月29日拜会天皇和皇太子,听取了天皇和皇太子的意向。

“年号”是日本“唐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中国唐朝时,日本派遣了大批的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并在公元646年(唐贞观20年),颁布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大化”。从那时开始至今,日本历史上总共出现过247个年号。日本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依然在使用年号的国家。

迄今为止,日本的年号都是从中国古代典籍的词句中选取的。譬如:

“明治”,就是取自《易经·说卦传》“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1926年,大正天皇去世,皇太子裕仁即位,改年号为“昭和”,“昭和”取自《尚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一年号蕴含了昭和天皇要“协和万邦”的野心。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去世,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平成”取自两部中国典籍,即《史记·五帝本纪》“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还有《尚书·大禹谟》“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平成”年号,就比“昭和”内敛了许多。

那么,这一次的新年号,到底会选什么样的年号?其中会包含怎样的意义?

就在刚才,日本时间11时30分(北京时间10时30分),日本内阁大管家、官房长官菅义伟在首相官邸举行记者会,公布了日本的新年号,为“”。

这个新年号的出处来自哪里?菅义伟长官的解释是:来自于日本的古代典籍《万叶集》中的“梅花颂”的第32集中的诗句:

时に、初春の令月にして、気淑く风和ぎ。”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这一个新年号的选定,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它第一次避开了中国的典籍,有意割断与中国长达千年的年号因缘关系。

第二,是日本历史上使用这一个年号。

第三,从日本古代典籍中选取年号,来暗示日本文化的“独立”,昭示日本“新时代”的开启。

第四,避开了安倍的“安”字,以消除安倍个人的影响力,虽然安倍已是“两朝宰相”。

参加新年号选定的山中伸弥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令和”是一个很美丽的年号,也是第一次从日本的典籍中选出,显示新时代的新气象,也给予我们的时代一个新挑战的机会。

安倍首相在随后的记者会上表示:

“令和”这个新年号,选自1200多年前的日本最古老的诗歌集《万叶集》,这部诗歌集既收录了天皇、皇族和贵族的诗词,同时也收录了一般市民和农民的诗词,是日本的国民文化和悠久文化的象征,体现了日本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和美丽的大自然。“梅花之歌”象征着日本的精神,寒冷的冬天过去,温和的春天就要来临。所以,这个新年号包含了追求和平、充满希望,开创新时代的美好愿望。

安倍首相最后在回答记者有关“为何不选用中国典籍”的提问时,是这样回答的:日本正迎来一个根本的转换期,为了反映日本人的新精神新时代,我们最终决定从日本的典籍中选用新的年号。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