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世界都執行一套共同的禮儀標準,那麼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就大大降低,商務交流效率也會大大提升了。但遺憾的是,世界並不是這樣的。

身處世界的其他任何一個角落,你很容易無意中冒犯別人。其實這就像你在國內甚至家裏做的那樣,會因爲簡單的行爲或對某句話的解釋冒犯別人。

這在社交場合已經夠尷尬了,但在商業交易中卻可能是致命的。Expedia(億客行,全球知名的全方位服務在線旅遊網站)的內容經理Mina Wu(編寫了Expedia這家旅遊網站最新的在線禮儀手冊(以下簡稱《指南》),手冊提供了在18個國家開展業務時應注意的事項。)指出:“即使是最輕微的禮儀不得體也可能會導致冒犯。吳補充說,不管公平與否,你的海外同行可能會把你的每個行爲看作是你的整個公司甚至整個國家的反映。

不管是境外商務考察還是自由行,請留心以下這些禮儀


文化之間有一個有趣的差異就是人們的時間觀念。有些工作會議往往很晚纔開始,並且常常偏離議程,那麼這就與巴西人對待時間的態度不謀而合。在巴西,時間被認爲是一個人無法控制的,別指望嚴格遵守時間表。在南非,開會時別忘了隨身帶書,因爲會議通常比約定的時間晚兩個小時開始。與此同時,墨西哥的禮儀似乎更看重主人的時間。你必須準時出席,並預計你的墨西哥同行最多遲到30分鐘,然而很可能會議會推遲到另一天。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指南》建議,不要表現得很生氣。

相比之下,守時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是尊重他人的重要標誌。(順便說一句,在阿聯酋,不要試圖在週五聯繫任何人,因爲週末已經開始了。那裏的工作周是從週日持續到週四。)根據Expedia的說法,最正式的商務禮儀適用於日本。在日本,“名片的發放和接收都要雙手並用,微微鞠躬。”資歷很重要,因爲“團隊中資歷最高的成員總是得到最多的尊重。”“帶一件小禮物,”作爲你的尊重的象徵,並在會面結束時送給對方。

不管是境外商務考察還是自由行,請留心以下這些禮儀

該《指南》說,德國在正式場合的表現緊隨其後,會議就像萬事俱備的火箭發射系統。“德國人總是嚴格遵守會議議程、會議開始和結束時間。“如果你習慣了在美國國內隨便找個會議桌上的座位坐下,要小心了。該《指南》稱,在德國,“開會要遵循嚴格的禮節,所以在接到邀請並被告知該坐在哪裏之前,不要隨便坐下。”然後,跳過任何閒聊直奔主題。這與阿聯酋等國的情況不同。在阿聯酋,與商業無關的閒聊“對建立關係至關重要”。同樣在土耳其,你可能希望馬上切入正題,但最好不要這樣做。“你要做好議程可能進展緩慢的準備。”《指南》指出,“直接對同事開門見山是很不禮貌的。”

不管是境外商務考察還是自由行,請留心以下這些禮儀

有時候,被美國人認爲不禮貌的行爲在其他地方可能是完全合適的。例如在日本,如果有人在你說話的時候看上去像在打瞌睡,那麼很可能他們這是比平時更加警覺。《指南》解釋說:“他們沒有打瞌睡!有些日本人想專心聽的時候會閉上眼睛。另一個例子是在美國,打斷別人說話被認爲是令人厭惡的。但在巴西並非如此,《指南》上說:“在巴西做陳述的時候,要做好隨時被打斷的準備。”“你可別生氣,這是常態。”

假設你的海外朋友邀請你去餐館,甚至下班後邀請你去他們家做客。Expedia的《指南》爲此也提供了一些實用的禮儀技巧,並對重要的細節給予強調。例如,進入日本人家,脫掉鞋子,換上主人放在那裏的拖鞋,這已經是常識了。但更地道的做法是,進門後在門廳處換鞋。換鞋時,要朝前(面向屋裏),不要面向大門口,脫下的鞋子不要置之不理,脫鞋後進來,然後轉身,彎下腰,把鞋尖兒朝外(大門的方向)擺放整齊,不要放在地中央以免礙事,要擺在門口的左邊或右邊。

Expedia建議,德國家庭的客人至少開始時要保持一定程度的類似於辦公室裏流行的正式禮節。美國人的習慣是對不認識的人直呼其名(first name),但這在德國就顯得過於親密了。《指南》認爲在德國“稱呼男人時用‘先生’,稱呼女人時用‘夫人’或‘小姐’更合適。”進入房間時,一定要和每個人一一握手包括孩子。在工作中,嚴格遵守時間非常重要,“永遠不要早到。”德國人喜歡準時到達,這意味着要提前做好縝密的出行計劃。如果你來早了,可以繞着街區散散步,或者乾脆在車裏等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