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騰訊優圖實驗室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的圈定,警方進一步進行DNA親子鑑定,結果找到了4位走失大約10年的孩子。2014年,四川警方抓獲一名拐賣兒童的人販子,結合之前大量的調查和證據,確定了包括“小耗子”在內的10名被拐孩子被賣到了廣東,但是通過全國打拐DNA信息庫比對並沒有結果,僅憑一張兒時照片,找到分別多年的孩子無異於大海撈針。

國內首次!警方用AI人臉識別,一次找回4名走失十年的孩子

“比中了4個孩子!”

空姐一次次催促坐在即將起飛飛機裏的李新關上手機,最後時刻四川警方電話裏傳來的這個消息,讓他興奮不已!電話那邊傳來一陣歡呼聲,甚至還有哽咽聲。李新也激動得眼眶溼潤了,他知道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

根據騰訊優圖實驗室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的圈定,警方進一步進行DNA親子鑑定,結果找到了4位走失大約10年的孩子。這在國內是第一次,的確是了不起的突破。

“喜出望外,甚至有點不敢相信。”作爲騰訊守護者計劃的安全專家,李新曾有過8年從警經歷,這並不是他第一次參與尋親打拐案件,然而,這次使用人工智能(AI)尋親的經歷卻很不平凡。

你走得再遠,也走不出我的牽掛

當李新的同事收到尋親父母們寄來的孩子照片時,大家都沉默了。一張張照片被厚厚的油紙層層包裹,生怕有所污損。孩子基本都在3歲以下,有的孩子只有人生中唯一一張照片,有的甚至只是滿月照。

四川省公安廳刑偵局打拐處處長蔣曉玲回憶,收集照片時很多父母都反覆囑咐千萬別弄丟了照片,“對於父母而言,這是孩子留給他們的唯一寄託”。

這些照片裏的孩子都與四川省公安廳打拐處一批積案相關。2008年至2010年,10名三歲左右的孩子在四川陸續被拐,“小耗子”就是其中一員。

“小耗子”的父母是湖北人桂宏正夫婦,爲了討生活,在四川省武勝縣沿口鎮一個熱鬧的集市開了一間酒鋪。每當回憶起那個噩夢般的下午,桂宏正依然痛心疾首。

“那是2009年6月12日下午5點20分,我和愛人發現‘小耗子’不見了,我們四下尋找仍沒找到,我們在街上越找越絕望,哭喊着:‘小耗子’,你在哪裏啊?你在哪裏啊?……”桂宏正回憶起那一幕,依然難以平復心情。

“‘小耗子’2006年7月出生,非常乖巧懂事,我每天要起早貪黑釀幾百斤高粱酒,撮出高粱後會攤在地上,兩歲多的‘小耗子’會拿着掃把晃晃悠悠地幫着掃,還說,長大了我也要幫爸爸做酒……”孩子被拐後,一幕幕與孩子朝夕相處的場景不斷浮現在桂宏正眼前。

孩子一走失,明暗兩重天。夫妻倆仍然經營着小酒鋪,賺了錢就在全國各地奔波參加尋親大會,或者聽到哪裏有一絲線索就跑過去核實瞭解,花光了積蓄就回家賺錢然後繼續上路。

2014年,四川警方抓獲一名拐賣兒童的人販子,結合之前大量的調查和證據,確定了包括“小耗子”在內的10名被拐孩子被賣到了廣東,但是通過全國打拐DNA信息庫比對並沒有結果,僅憑一張兒時照片,找到分別多年的孩子無異於大海撈針。

當桂宏正急匆匆趕回老家時,看到父親眼睛睜着,似乎在等待自己歸來,嘴巴張着,似乎在唸叨小孫子的名字……

“過去10年,我們身邊的老闆換了好幾茬,我們也有機會去別的地方做生意,但是我們始終沒換地方,酒鋪也一直保持着原來的樣子,一點沒變過。”桂宏正說。“‘小耗子’走得再遠,也走不出我們的心啊。我們一直在等着‘小耗子’回來,我們想,他對這個地方是有記憶的,也許有一天,會突然想起這個地方,然後自己找回來……”

國內首次!警方用AI人臉識別,一次找回4名走失十年的孩子

每位被拐的孩子,都是我的心病

蔣曉玲從事打拐工作已經整整19年了。這個過程中,她經歷了太多的杳無音信和破鏡重圓。

她說,一些家長尋找孩子多年未果,他們會說:“我們也不奢望孩子們重新回到我們身邊,我們只是想知道他們在哪裏,看他們一眼,知道他們過得好不好……”

過去10年,四川省公安廳打拐處和案發縣市的公安機關一直在積極尋找那10名被拐兒童的下落。“調查訪問、模擬畫像、網絡公告……能試的方法我們都試了,但是時間隔了這麼久,而且沒有拐賣中間人提供線索,真的是太難了。”蔣曉玲說。

轉機出現在2017年12月,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去騰訊調研時,瞭解到了優圖實驗室的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於是將這一技術介紹給了四川警方。

此前騰訊等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協助尋親已有不少成功經驗。比如,截至2018年10月,接入優圖技術的QQ全城助力累計找回600多人;截至目前,使用該技術的福建省公安廳“牽掛你”防走失平臺累計找回1000多人。

“難度很大。”李新說。“其實當時大家心裏沒底,但當大家看到那些層層包裹的照片時,就下定決心要努力一試。”

“小耗子”被拐時才3歲,到2017年底已經11歲多,而這段時間正是人一生中面部變化最爲劇烈的階段,國際上當時還沒有成功跨越10年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找到失蹤兒童的先例。

對於跨年齡人臉識別,優圖人臉識別算法研究負責人李博士和同事們對0歲-18歲的人臉的成長變化進行模擬建模,生成大量可供學習的人臉樣本,然後採用深度神經網絡算法來學習這些人臉在成長過程中的複雜變化。

“難就難在當時跨年齡人臉識別沒有成熟的算法模型,加上數據樣本有限,實驗效果一開始一直不是很理想。”李博士說。

李博士和同事們想到了“用機器教機器”的方法。經過成千上萬次的模型訓練,終於訓練出了一個可以進行跨年齡人臉識別的深度神經網絡模型。

“簡單來說,就好比我把成年人的人臉識別模型作爲老師,讓兒童的人臉識別模型來學習其中的‘技巧’,儘量消除年齡變化對識別精度的消極影響。”李博士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半年的努力,經過很多個夜晚的挑燈夜戰,終於有了突破性進展。這一名爲分佈式蒸餾學習法則的算法模型進行跨年齡人臉識別的準確率達到了96%以上。

找到“小耗子”又有了新的希望。

國內首次!警方用AI人臉識別,一次找回4名走失十年的孩子

人工智能深度學習五官成長規律

科技向善,讓AI更有溫度

不久,優圖團隊利用他們的模型對警方提供的海量數據進行了第一次實際比對,警方圈定了與每個被拐孩子最像的排名前五的結果進行了最後線下確認。

隨後便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警方通過DNA檢測,第一批成功確認了4個被拐兒童,其中有3個是最高分命中。

結果出乎了李新、同事們和警方的意料。“我們一開始根本沒有預期那麼多,找到一個也是好的啊。”李新說。

令蔣曉玲印象最深的是,在第一批被找到的孩子中,有一個孩子僅僅有幾個月大時的照片。她不禁感嘆:“科技的力量太強大了!”

接着,利用該技術,又找到了3名孩子,其中就包括“小耗子”。2019年4月,警方向桂宏正夫妻通報,走丟近10年的“小耗子”已經被找到。兩人喜極而泣,抱頭痛哭,漫長的10年尋子路終於結束了。隨後,他們又前往廣東,見了他們魂牽夢縈的兒子“小耗子”,也是哭得稀里嘩啦,親情和愛在多年後再延續。

截至目前,當年在四川先後被拐賣的10名孩子已經找回7人。陳士渠表示,該批被拐兒童的大部分成功找回,充分證明人工智能對於查找被拐多年兒童能夠發揮重要作用,跨年齡人臉識別這一技術在DNA比對之外,又爲公安機關查找被拐兒童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具有里程碑意義”。

目前,犯罪分子採取盜竊、搶奪、拐騙等方式實施的拐賣兒童案件全國年發案只有幾十起,基本上實現了現行案件快偵快破。針對拐賣兒童積案,全國公安機關持續攻堅克難,不斷完善全國打拐DNA信息庫和來歷不明兒童摸排比對機制。截至目前,共找回被拐多年兒童6108名,受到好評。

據瞭解,正是因爲四川打拐尋人案例的成功,全國一些省市也找到騰訊守護者計劃團隊,正陸續展開合作,公安部門也正考慮把優圖的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在全國進行應用推廣。

據李博士介紹,他們的團隊還在不斷優化跨年齡人臉識別模型,目前準確率已達到了99.80%以上,將挑戰更大的年齡跨度,如今已經有了新的突破,找到了分別時間更久的孩子。

在李新看來,人工智能等技術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如何使用,如何使其更有溫度。“‘科技向善’應是技術應用者的本分,也是責任。”

自始至終參與這次AI跨年齡尋親的蔣曉玲說:“科技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我有一個願望,希望有一天能‘天下無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