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一千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陳子昂登上幽州臺慷慨吟報國情懷。一千多年後的今天,在他的故鄉,百萬射洪人正譜寫着一個“前不見古人”的產業夢想,探索丘陵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路徑的先行樣板。70載風雨兼程,70載滄桑鉅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從“製造”到“智造”、從“配菜”到“主菜”、從“賣產品”到“賣設備”再到“賣技術”,從“射洪縣”到“射洪市”,是射洪經濟社會發展質變的最好見證。

一路走來,射洪經濟的增長與射洪縣近幾十年來始終堅持工業強縣,依靠工業快速發展,帶動一三產業整體優化提升的產業發展路子有着緊密的關係。從1980年到1984年對工業經濟進行了兩次全面整頓。經過整頓和驗收,合格的工業企業累計達到97個,打破了“大鍋飯”,搬掉了“鐵椅子”,工業總產值由1981年的10158萬元增加到1984年的19576萬元,增長92.7%,全縣工業企業的管理素質和經濟效益得到明顯提高。與此同時,射洪積極改革政府在計劃、財政、物價、信貸、工資等方面的管理,發揮經濟槓桿的作用。到1985年,全縣全部工業企業達到史無前例的3578家,工業總產值達到27565萬元,比1976年增長4.1倍,年均遞增19.9%。

在扶持培育主導產業過程中,射洪積極打造沱牌、美豐、華紡銀華爲骨幹的綠色食品、化工、紡織三大傳統優勢產業集羣和以天齊鋰業、西部國際技術產業園爲核心的機械製造、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三大新興產業集羣,具有射洪特色的“3+3”工業經濟主構架基本成形,成爲全省首批工業強縣示範縣。

2013年,在白酒行業營收增長普遍承壓時,沱牌捨得低調宣佈重啓改制擬引進戰略投資者,對公司控股股東四川沱牌捨得集團有限公司的股權進行戰略重組。其實早在2004年,沱牌集團就走上了改制之路,多次有大企業前來考察,尋求重組事宣,但均無果。直到2015年11月2日,沱牌捨得集團38.78%股權轉讓及增資擴股簽約儀式,在西南聯交所正式舉行。至此,沱牌捨得長達12年的改制才圓滿劃上句號。改制後的沱牌捨得活力無限,發展動力日益強勁。公司2016年年報顯示,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461,582,562.60元,同比增長26.4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0,198,959.12元,同比增長10倍。改制後的沱牌,兩年來經營成效明顯,產值、稅收和職工收入三項指標均實現了翻倍。

2014年6月,面對產業層次低端化、高端人才缺乏、核心技術缺失、競爭同質化的現實,射洪縣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大膽創新,以發展高科技產業爲突破口,突破政府建園的傳統方式,與民營企業四川綠然科技集團合作,採取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主導的運作模式,建設以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現代裝備製造及應用三大產業爲主導的西部國際技術合作產業園。通過開放式創新,培育區域創新網絡,突出載體建設和主題培育,大力推進自主創新,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能力,着力構建並完善園區自主創新體系,提升園區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從老牌企業改制到新園區建設,射洪始終在改革創新中破解瓶頸、實現突破。近年來,射洪堅持“優存量、引增量、促總量”的發展思路,突出創新驅動,加快項目建設,工業經濟發展取得實效。今年,射洪緊盯“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530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10.5%”的目標,通過全力壯大鋰電新材料產業、培育壯大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機械及裝備製造產業、優化升級傳統產業,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着力壯大實體經濟。

着眼長遠發展工業強縣追逐新“鋰想”,盯緊國際鋰電產業發展前沿,射洪在鋰電行業峯會頻頻亮相,對接國內外龍頭企業。“射洪鋰電”逐漸被業界熟知,四川路橋、盛屯礦業、威華股份、金圓股份等一批上市企業相繼入駐,越來越多的鋰電產業項目落戶射洪。新鋰想年產5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盛威致遠年產1000噸金屬鋰等項目加快建設;朗晟科技年產3000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綠鑫電源年產5億瓦時鋰離子電池等項目竣工投產;天齊鋰業澳大利亞年產2.4萬噸氫氧化鋰項目竣工投產,成功收購智利化工礦業公司23.7%股權,成爲全球領先的鋰產品供應商。

展望未來,射洪正以昂揚的姿態、滿懷的信心、強勁的動力,加快邁向新的“鋰想”之地。2019年,射洪縣響亮提出全面開啓“中國鋰電之都”建設會戰年,全力推動鋰電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力爭到2020年鋰電產業產值實現200億元,加快建設全省工業強縣和縣域經濟排頭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