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由知行智庫、北大培文漢字藝術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佛山市盛世皇磁有限公司與佛山派的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二屆中國人文瓷磚高峯論壇在佛山新媒體產業園音樂廳成功舉辦。

本次論壇由行業戰略專家姚若晗發起並主持,特邀嘉賓著名漢字藝術家濮列平、中國美術學院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主持人王曉明、知名建築設計師車飛博士、蒙娜麗莎品牌總經理黃輝與派的科技董事長丘廣安聯袂出席論壇。論壇現場座無虛席,三百多位來自陶瓷行業的精英人士,共同見證了這場從跨界與未來視角深入探討人文藝術與瓷磚產業化關聯性的思想盛宴。

論壇發起人姚若晗先生(鹹稱姚工)在開場致辭中,首先回顧了上屆論壇的主題“臨界點“,並以這一年來的宏觀變化爲論證依據,作爲引子拋出了本屆的探討主題:相對論。

人文瓷磚發展的必然性

進入論壇環節,姚工首先強調了人文瓷磚的產業鏈概念,從發現需求到滿足需求,人文瓷磚涉及到文化藝術、建築設計、材料研發以及營銷推廣等緊密相連的環節,才能將其內在價值最終呈現在消費者眼前。而這個鏈條需要經過多次轉換和解決多方矛盾才能成功落地。因此,這個鏈條上的每個環節對人文瓷磚是否具有共識,無疑是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論壇發起人姚若晗先生)

派的科技董事長丘廣安(下述稱:丘總)表示:全球都在提兩個關鍵詞,一是智能,智能是數據化的東西,二是賦情,就是賦予情感。代表了現在的比拼不但是機器的比拼,更是情感的比拼。很多消費者在整個氛圍環境中尋找能夠與自己內心產生共鳴的東西。目前全國從排浪式消費到個性化消費的趨勢轉變。丘總認爲家居產業是對生活方式和情感的研究,肯定會向個性化發展。藝術和文化的力量會越來越強大,並且能顯示出相應的市場價值。

王曉明老師則認爲,隨着經濟的發展,人的審美是不停提升的。作爲藝術的源頭一方,他們所能做到的是在審美上培養人才和傳播交流,提升整體的審美水平。同時與行業產生多種對接,使藝術在產品上得到呈現。

濮列平老師隨後從國際經濟發展趨勢推導到文化主宰變局,並最終影響到產業未來發展進行論證。他認爲姚工目前所做的就是市場未來所需。必須要站在中國大文化需求下,來做我們真實的空間和人文之間的需求開發,才能避免盲目生產。誰看到這塊誰就佔得未來的先機。

作爲建築師,車飛教授認爲人文瓷磚就是以人爲本,目前中國的建築從數量變成質量增長,對人居環境與文化結合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提出了一個命題:批量化、機械化生產如何應對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這個命題也是人文瓷磚所要考慮的。

蒙娜麗莎品牌總經理黃輝從市場一線的角度,談到個性化需求在行業內最突出的是特色工裝和高檔家裝。中國文化裏有很多人文的東西值得深挖。而中國也將是陶瓷的奢侈消費品的最大市場。

人文瓷磚的跨界融合路徑

在探討人文瓷磚如何落地上,姚工首先重新定義了瓷磚的位置:空間最佳配角。瓷磚只是一個硬裝材料,而空間整體的調性首先取決於軟裝設施,然後纔是硬裝、光線與建築空間格局等等。而且空間應該要有靈魂和特色內涵,能滿足目標人羣的特定需求(因爲審美甚至空間功能體驗也都是相對的)。必須在瞭解了自己目標羣體的不同需求之後才能去做相應的空間整體設計,並根據這些設計要求進行材質開發設計,基於真實需求設計出的材質才能真正落地市場。姚工還提到了相應的一些案例,譬如歐神諾十幾年前的都市溫情繫列,就是在人文瓷磚領域一種前瞻性的探索,當前最具代表性的則是皇磁品牌,已經在全面踐行人文瓷磚的理念與思路,所有的開發設計與應用研究都是基於雅奢概念而展開,目前第一階段的研發已經完成。

(皇磁新展廳參觀)

在探索的過程中,姚工認爲藝術的本質是表達藝術家自我的思想與情感,但藝術最大的價值則在於從文化審美角度激發更多人的思想和情感共鳴,而在這一過程中,設計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環節,是一條充滿靈性的臍帶,將人文藝術與人性相連,與生活相連,與產業相連。而目前的情況是,藝術、設計和產業三大板塊並沒有形成系統性的融合路徑,而是各自爲政、各自彷徨。很多人都在說需求萎縮、市場難做,但進口產品卻在大行其道,中國人更是滿世界買買買,這些現象都在說明,個性化需求已經到了臨界點,現在該考慮的不是有沒有需求,而是如何滿足特色需求的問題,政府大力倡導並推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有很多基於這方面的考慮。

濮列平大師尖銳地指出了行業對文化藝術的關注度不夠,同時缺乏滿足個性化定製需求的應對措施,例如小批量生產、流水線差異化等等,導致了很多好的想法無法得到實現。丘總則認爲在藝術和市場上要達到一種新的平衡,作爲瓷磚研發設計機構,要是沉醉在純粹的自我表達,是無法達到與市場的平衡的。在頂級的藝術家和普通的消費者之間需要一個緩衝帶,把頂層最好的東西展現出來卻又能降到凡間。這就是藝術生活化的真諦。“三者信息不對稱,這是市場做不好的原因”,黃總指出了核心矛盾所在。但是從自身企業品牌發展情況來看,也深深意識到產品文化附加值的重要性。

(各嘉賓結束合影)

在經過一系列的探討和案例分析後,論壇將近尾聲,主持人姚工強調了人文藝術的價值與產業化融合的未來,是相信才能看見,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看見纔會相信。並以濮老師的一句話作爲結尾:不抬眼看未來的人不是真正的理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