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測試只發射了一枚攔截彈就摧毀了靶彈,導致另外一部“薩德”發射器只能模擬演練導彈發射的操作流程,這給力的戰果讓有些自負的韓媒樂開了花。於是韓媒只能立刻“闢謠”,測試薩德,“不針對中國,只是對朝*鮮試射導彈的回應”。

作者:赤劍天涯

上月底(8月30日)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小島測試了“薩德”導彈,本次武器測試有幾個比較有意思的細節。比如說測試的“薩德”導彈用了不少首次驗證的技術,可以說是“新”薩德。

比如說本輪“薩德”亞太試射成功了,韓國媒體先是心底竊喜“我們的薩德也能那麼牛”(成功攔截了一枚空中投放的中程彈道導彈),隨後急忙表態“不針對中國,只是針對朝*鮮導彈試射的回應”。

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呢?請大家耐住性子跟緊赤劍的腳步,我們一點點抽絲剝繭的解讀下去。

本次測試位於太平洋中部的馬歇爾羣島的誇賈林環礁導彈試驗場(也有翻譯爲馬紹爾羣島的)。美國選擇該地測試,無非是該地配備了先進的電子和光學測量設備,所以美國反導武器綜合測試及反導訓練多在該地經行。該試驗場和美國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試驗場齊名。

本輪測試爲“薩德”導彈的第16次測試,據悉美軍測試了不少新玩意,搞出了不少新花樣。

比如說用遙控套件以遠程控制的方式發射了薩德導彈,並用光纜連接的方式將其他防空/反導導彈整合在一起,納入一個體系,形成“防區一張網,共用一張圖”的局面。

各導彈就算型號不同,也能在諾格公司研發的一體化防空及導彈防禦(指揮控制)系統下共同作戰,以“取長補短”的方式應對日益嚴峻的導彈威脅。

薩德本次的遙控發射套件由雷聲公司開發,最早是用於“愛國者”導彈的升級。最大遙控距離爲40公里,外銷版一般縮減到10公里(和光纜連接最大距離相當)。

採用遙控套件的方式控制導彈發射,能在不暴露主陣地的情況下,把發射單元向更遠的地方部署,防區更大,生存能力更強。也能更快,更早的對目標彈實施攔截。

本次美國試射“薩德”導彈驗證的一些新玩意,像極了大家換新手機後的把玩環節。前面的一些試射驗證了新手機電話能打,短信能發,音樂和視頻能放。

本輪的試射就驗證了原廠配送的耳塞是否好用,不過美帝本次搞的新玩意很多,從老式的線連耳機升級成了藍牙版的。

藍牙版的是美國追求的極限麼?並不是!美國追求的極致是“一彈多用,攻防兼備”,未來美軍的防空/反導發射單元即能對空,還能對地/對海目標實施打擊。美國的標準-6導彈既能反導又能反艦就是美軍新思路的體現。

未來10年內,美軍將會出現許多,裝備多用途導引頭及戰鬥部的多用途導彈,以實現“多域戰”作戰的構想。

而中美兩個大國在追求導彈“一彈多用,攻防兼備”上幾乎是不謀而合。近幾年的珠海航展,我們的軍工口就展示了多款能防空,反導還能反坦克,反小艇的多用途導彈。

美國高興是成功測試“薩德”的新功能,韓媒高興又爲那般?無它,本次的“薩德”導彈表現得比較亮眼!

部署和測試同屬亞太地區,不存在水土不服的情況。還是同一款導彈,美國所展示的技術實力,韓國同樣也能實現,所以韓媒是打心底爲“薩德”導彈的先進之處高興的。

本次“薩德”導彈的測試部隊事先並不知道靶彈的發射時間和位置,完全依靠雷達探測,識別,直至完全摧毀了靶彈。

本次測試只發射了一枚攔截彈就摧毀了靶彈,導致另外一部“薩德”發射器只能模擬演練導彈發射的操作流程,這給力的戰果讓有些自負的韓媒樂開了花。按照美軍的條令,實戰中攔截1枚目標彈一般會準備2~3枚攔截彈,以提高攔截率。

突然回頭一想,自己裝備的“薩德”好像處於中俄的敏感處,特別是“薩德”雷達的照射範圍含括我國核心的渤海圈及敏感的東三省。

環渤海圈不只是我們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還是我國新型武器的測試場及戰略核潛艇預設的發射陣地。國產航母及新型導彈的測試多次在該區域舉行,而東三省比較敏感的地方在長白山一帶,我軍的DF-31導彈一度部署於該處。

部署“薩德”讓中俄很不高興,特別是被直擊要害的我國,更是怒氣衝衝。於是韓媒只能立刻“闢謠”,測試薩德,“不針對中國,只是對朝*鮮試射導彈的回應”。

可憐了被當做槍使的韓國,半島幅員並不遼闊,韓國首都首爾離38線又近,明顯近程彈道導彈壓力更大,美帝卻送來了“超綱”的薩德導彈,美帝是得了實利,而韓國這個可憐蟲,卻要獨自面對周邊三國的怒火。所以韓媒只能舍小保大,搞丟車保帥的套路,趕緊出來“闢謠”,可憐韓國的半島“親兄弟”只能又一次躺槍。(本文完)

PS:韓國自己也清楚,本國在美國心目中的定位,大韓民國,再大也不過是牽制亞太國家的棋子,與日本互爲跳板和前進基地。日本有變之時,駐日美軍很容易得到駐韓美軍的支援,同理半島有事時,日本也可以作爲跳板爲駐韓部隊提供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