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個月,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也宣佈將推出自己的人造肉產品。本週三,美國食品巨頭家樂氏(Kellogg)與荷美爾(Hormel)相繼宣佈,計劃推出自己的人造肉產品,與該領域的先驅者Beyond Meat及Impossible Foods展開競爭。

9月5日,美國最大肉類加工商泰森宣佈將投資初創公司New Wave foods,以海藻、大豆蛋白和天然香料爲原料生產人造蝦。該公司聯合創始人表示,營養價值和口味均與真蝦無異,未來還將推出人造龍蝦、螃蟹、金槍魚和鮭魚等。

根據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米歇爾·沃爾夫 (Michelle Wolf)的觀點,蝦是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海鮮。“從商業角度看,由於市場機會,它纔有意義。” 沃爾夫說道。

美國人造蝦明年上市:營養口味與真蝦無異 還有人造螃蟹金槍魚

食品巨頭紛紛入局人造肉

看到人造蝦,當然首先想到的就是“人造肉”。今年5月2日,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後公司股票受到熱捧,人造肉概念隨即站上風口。幾天之後,大洋彼岸的人造肉風傳到國內,A股人造肉概念股也橫空出世,5月6日開始豐樂種業、雙塔食品、哈高科等個股連續大漲。

本週三,美國食品巨頭家樂氏(Kellogg)與荷美爾(Hormel)相繼宣佈,計劃推出自己的人造肉產品,與該領域的先驅者Beyond Meat及Impossible Foods展開競爭。

9月4日下午,美國“人造肉”代表企業 Impossible Foods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帕特里克·布朗在雲南透露,希望能在明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但是必須要得到監管者的批准,希望中國合作伙伴能幫助他們(做盡職調查)力求獲得監管者的批准以進入內地市場。

上個月,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也宣佈將推出自己的人造肉產品。

人造肉早已進入人們生活

8月,一款“人造肉獅子頭”亮相阿里巴巴食堂,這種以植物蛋白製成的人造肉取代了傳統肉食作爲原料,口感逼真。據CNBC報道,植物肉品牌Starfield表示,將於9月上架中國第一款人造肉。

8月8日起,全球餐飲巨頭漢堡王在美國推出“人造肉”製作的巨無霸漢堡,將該產品推廣至全美逾7000個門店。

8月26日,肯德基和美股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合作的人造肉炸雞,率先在亞特蘭大的一家肯德基餐餐廳上架試售,在不到5個小時的時間裏,這種炸雞被搶購一空。

賽百味則已經開始測試“人造肉”三明治;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宣佈,將推出一系列以大豆爲基礎的素肉產品。

人造肉前景如何?

對於中國來說,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因素——豬肉價格上漲。9月3日下午,商務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上週(8月26日至9月1日),豬肉批發價格爲每公斤34.59元,漲幅爲8.9%——這已經是豬肉批發價格連續第13週上漲。

人造肉低成本、可替代,健康方面的優勢,給中國消費者帶來帶來新的選擇:

人造肉對於高血壓、高血脂的“三高人羣”來說,可能“零膽固醇”的植物肉更爲健康。Impossible Foods創始人帕特里克•布朗表示,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和人均水資源較少,肉類生產需要這兩種資源,我們推測如果中國用我們的技術去生產,只用一半的耕地一半的水資源就能夠實現肉類自給自足。

興業證券分析師陳嬌認爲,國內人造肉市場規模較小,尚無人造肉行業巨頭,但隨着人造肉工業化技術的進一步成熟,相信不久的將來,BeyondMeat、ImpossibleFoods等同類的工業化技術和產品會拓展到中國市場,同傳統素雞、素魚等一起豐富國人的餐桌,從而帶動肉製品龍頭企業進入人造肉領域,或者吸引新的入局者,從而撼動產業格局的調整。

國盛證券分析師汪玲表示,國內人造肉當前主要作爲肉製品添加物,與動物蛋白配合食用,提高肉製品口感。隨着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人們對健康、環保意識的提升,消費者開始接受人造肉這種新型食品,其認爲人造肉在國內一線城市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美國人造蝦明年上市:營養口味與真蝦無異 還有人造螃蟹金槍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