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要有3000萬竹槍,日本本土防衛不在話下,說出這樣荒謬的話,並不是荒木神經出了問題,而是日本軍方一貫的“精神制勝論”:只要全體國民都有皇道精神,拿起竹槍也能勝利。竹槍決戰,可笑自然是可笑,但可笑中自有可畏,美軍對日本不計國民生命的玉碎戰術很是頭疼。

一、

1945年,對日本來說是最難熬的一年。

太平洋戰爭後半期,日軍節節敗退,東京被美軍B-29的燃燒彈燒光了三分之一。眼看戰局已成絕望,日本軍部困獸猶鬥,提出了“本土決戰”的最終方案。

來了解下小日本的“竹槍制勝論”


圖:日本軍方大本營所繪的抗戰圖冊

軍方大本營在2月宣佈“根基總動員”,自本土徵召17-40歲男性、退役老兵加以突擊訓練,增加了150萬正規軍,並計劃最終擴充到315萬人,在本土展開“決號作戰”。

不過,這三百萬正規軍只是本土決戰的先鋒,日本軍方的最終目標是:全體國民參戰。

所謂“一億特攻”、“一億玉碎”。

6月23日,鈴木貫太郎內閣正式通過《義勇兵役法》,規定所有年齡在15-60週歲的男性以及17-45週歲的女性,統統編入“國民義勇戰鬥隊”。

來了解下小日本的“竹槍制勝論”


圖:鈴木內閣全員像。日本投降前的最後一任內閣

這一下,等於日本陡然增加了2800萬兵力。

不過,當時的日本因戰爭巨大消耗,彈藥和燃料嚴重不足。拿新編的150萬部隊來說,僅配備了50%定額的步槍、23%的輕機槍、28%的迫擊炮。

甚至有27個新建師團被設定爲“沿岸配備師團”,他們基本沒有什麼重武器,配置在美軍最有可能登陸的灘頭,挖坑道和碉堡,吸引火力,進而指望近距離殺傷敵人。連日本士兵自己,都自嘲爲“稻草人兵團”。

來了解下小日本的“竹槍制勝論”

圖:7萬名入伍大學生在明治神宮外苑競技場進行“壯行式”,他們肩上扛的就是神祕武器

正規軍尚且如此捉襟見肘,如何武裝近3000萬的“國民義勇戰鬥隊”?

軍方自有絕招:3000萬杆竹槍!

竹槍在手,天下我有。

二、

最早提出“竹槍制勝論”的是日本前陸軍大臣、“皇道派”精神領袖荒木貞夫。

來了解下小日本的“竹槍制勝論”


圖:荒木貞夫像

此人出身武士家庭,擅長演講、劍道,因爲留着一簇鬍子,綽號叫“鬍子龍王”。荒木的口頭禪是“皇國精神”、“皇軍”。此前,日本人只稱“日本帝國陸軍、海軍”,荒木之後纔有了臭名昭著的“皇軍”之稱。

荒木對日本的危局毫不畏懼,他的名言就是:“竹槍三千萬本(一說三百萬本)的話,列強不足爲懼。”

這可不是私下說着玩的,而是在他任陸軍大臣職務時,公開對外國記者宣稱的,從此之後,此人多了個外號,叫“竹槍將軍”。

來了解下小日本的“竹槍制勝論”

圖:手持竹槍的日本少女手辦

只要有3000萬竹槍,日本本土防衛不在話下,說出這樣荒謬的話,並不是荒木神經出了問題,而是日本軍方一貫的“精神制勝論”:只要全體國民都有皇道精神,拿起竹槍也能勝利。

說了半天竹槍,竹槍是啥玩意?

三、

竹槍,顧名思義,就是竹子加工成的槍狀簡易武器——自帶血槽,紮上就是一個血窟窿,完美的白刃戰利器也。

來了解下小日本的“竹槍制勝論”


更關鍵的是,日本列島盛產竹子,取之不盡。

話說,日本人自古好戰,對竹槍的感情是非常深的。

古代,日本經常有稱爲“一揆”的百姓暴動,暴動者的主要武器就是竹槍。

來了解下小日本的“竹槍制勝論”


圖:一揆暴動,竹槍是主力裝備

日本戰國時期,足輕(步卒)肩上扛的簡易長槍,其實就是竹槍的增強版——竹端套個鐵尖而已。千萬別小看竹槍,死在竹槍下的大人物數不勝數。最大名鼎鼎的是發動本能寺叛亂的明智光秀,他在逃亡山中時被村民用竹槍刺死,割了首級去領賞。

因爲竹槍低廉、實用,日本古代兵法家悟出了一個道理:與其購買一把名刀裝備一個武士,不如製造一百柄竹槍裝備一百個足輕。

來了解下小日本的“竹槍制勝論”

圖:戰國時代手持竹槍的足輕

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日本軍方想起了這件傳家之寶。

按照《義勇兵役法》,2800萬義勇隊的裝備需要市民自行籌備。於是,日本人開始翻箱倒櫃,條件好的找出甲午戰爭時代的村田式步槍、單發土槍,條件差的只能找到日本刀、弓箭、雙股叉、鐵鍬、鐮刀、厚刃菜刀。

來了解下小日本的“竹槍制勝論”


圖:當時軍方公佈的竹槍範本

但大多數市民還是兩手空空,特別是婦女。

因此,陸軍鼓勵市民自制竹槍,並分發畫上竹槍具體尺寸的圖紙,聘請劍道教練教市民竹槍格鬥術。一時間,日本滿大街的竹槍隊,全民皆武。

來了解下小日本的“竹槍制勝論”


圖:當年滿布日本的“女子竹槍挺進隊”

效果如何?據說鈴木首相在觀看過一隊義勇隊員的竹槍訓練後,低聲嘟囔:“太胡鬧了!”

四、

日本叫囂“一億玉碎”,如果真的本土決戰,結果會“碎”嗎?

毫無疑問,以二戰後期美軍在海空火力和重武器方面的絕對優勢,日本沒有一絲獲勝的希望,結果就是亡國滅種。

這一點,連理智點的日本人都看得出。

1944年2月,日本歷史悠久的《每日新聞》報搞出了一場大風波:該報頭版東條英機首相鼓吹“本土決戰”的“非常時期宣言”下方,居然出現一篇“竹槍不足以迎敵,要靠飛機大炮”的稿子。

來了解下小日本的“竹槍制勝論”

圖:當時的日本報紙,充斥着“全員玉碎”、“皇道精神”字眼

報紙在全日本引起軒然大波,東條英機拍案大怒,報紙負責人嚇得全體辭職謝罪,但東條英機還是不甘心,把寫文章的記者,強徵入伍派到硫磺島去當炮灰。

竹槍決戰,可笑自然是可笑,但可笑中自有可畏,美軍對日本不計國民生命的玉碎戰術很是頭疼。

拿沖繩之戰來說,日軍寧死不降,66000人陣亡,其中有近3萬名“國民義勇隊”,包括由男中學生組成的“鐵血勤皇隊”和女中學生組成的“姬百合隊”。而美軍也付出了同等數字的傷亡。

來了解下小日本的“竹槍制勝論”

圖:這是一個連孩子都綁在戰車上的民族

據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估算,佔領日本本土,至少要付出100萬美軍士兵犧牲的代價。

於是,杜魯門總統決定:投放原子彈。

世界清靜了。日本投降了。

來了解下小日本的“竹槍制勝論”


後記:

竹槍和原子彈誰更厲害?

勝負關乎科學,又和科學無關。對於日本這個沒法用常理衡量的奇特民族,萬萬不要輕視,不要放鬆警惕:這個民族,是地球上最可怕的民族,沒有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