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学,是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中国学者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及地质科学普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贵州省是世界公认的沉积岩王国、喀斯特王国、古生物王国,旅游地学资源丰富而独特。新世纪以来,在旅游地学理论指导下,贵州已建立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群及全国第一个旅游地学文化村,为贵州山地公园省打造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然而,旅游地学的科普远没有跟上旅游地学的发展,人们几乎不知旅游地学为何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旅游地学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贵州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专业委员会与《贵州日报·科技专刊》合作,以科学原理与文学审美相融合的写作方法,向广大读者系统介绍旅游地学知识、旅游地学资源、旅游地学成果及旅游地学科普文创,使之成为贵州山地公园省、地质公园省解读、释疑的科普平台。

何谓“旅游地学”

陈跃康

旅游地学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中国地质科学院陈安泽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地质科普工作者创立的一门实用性新兴学科。

旅游地学横跨旅游与地学两大领域,它以地球科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观察、分析、研究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资源的科学价值与审美价值,并在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策划、创意与规划,对其合理的开发利用与研究保护。

例如,山地旅游资源主要由山构成,山主要由山峰与峡谷组成。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谓之景观或风光,属于旅游学的范畴,这叫知其然也。

如果进一步分析,这山与峡谷由什么岩石构成,岩石所在的地层是什么地质年代的,距今有多少年,以及这样的山地景观和风光是怎样形成的等等,这个层面的问题就属于地学范畴了,我们谓之知其所以然。

传统旅游只能让游客对风景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满足“悦耳悦目”的初级旅游审美效果。旅游地学则要使游客对风景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进一步知其所以然,达到“悦心悦意”的高级旅游审美效果。

旅游地学对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极大,并日益发挥着发着重要的作用。地质公园正是在旅游地学研究和推广的基础上产生和建立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旅游地学是建立地质公园的理论基础。

地质公园是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媒体上的一个热词。2017年,第五届亚太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贵州织金召开,我省开展了以“多彩贵州风 地质公园省”为主题的系列旅游地质科普宣传活动,使地质公园与旅游地学的学术词语从专家报告,走进了大众视野。

先科普一下地质公园(英文名称: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建立地质公园的主要目的有三个:第一是保护地质遗迹;第二是普及地学知识;第三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贵州省旅游地质资源和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堪称地质公园省。现建有世界地质公园1个:贵州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8个: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贵州兴义国家地质公园、贵州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贵州省平塘国家地质公园、贵州省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贵州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1个:贵州万山汞矿国家矿山公园。

贵州还有省级地质公园3个:独山地质公园、乌当地质公园、花溪地质公园;县市级地质公园2个:罗甸板庚滩地质公园、湄潭天生桥群地质公园。

我省各级地方政府正结合脱贫攻坚发展需要,积极运用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不仅申报省级、国家级与世界级地质公园,在扶贫工作中,还独树一帜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旅游地学文化村——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旅游地学文化村,探索了旅游地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 (作者系中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秘书长、贵州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