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慶中心區,緊鄰夏都公園的北京市冰上項目訓練基地,正在嬀水河邊拔地而起。記者昨天在現場看到,塔吊林立的工地上,工人們正在緊張地進行鋼結構施工,預計11月30日鋼結構就將封頂。

北京市冰上項目訓練基地鳥瞰效果圖。

去年8月,冰訓基地項目正式開建,預計明年6月竣工。基地將主要爲本市運動隊提供冰壺、花滑、速滑、冰球等冰上項目訓練場地,並將對市民開放。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建成37塊冰場,其中13塊爲標準冰場。等到冰訓基地明年建成後,本市將再增8塊真冰場。

填補空白 冰訓基地明年可投用

冰訓基地總建築面積8萬多平方米,主要包括一座近6.8萬平方米的綜合訓練館、教學管理公寓樓及其他附屬設施。場館內共有8塊標準大小的真冰場,每塊面積約1800平方米,同時還包括觀衆、競賽管理、媒體、技術設備、通用體能訓練、專業訓練、訓練附屬、科研教學、醫療康復、餐廚、宿舍、配套及設備用房地下停車場等。

場館與嬀水河直線距離不到100米。按照“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並與周邊既有圓形體育場館保持協調,場館造型爲一座方形場館和一座半圓形場館的連體設計。其中半圓形場館內有兩塊冰場,並設計有可容納2000人的觀衆看臺。從高處俯瞰,半圓形看臺目前輪廓已成。方形場館高20米,爲兩層設計,局部三層,在場館二層速滑、花滑冰場各有兩塊。另外,圓形和方形場館連接處的兩塊冰場,將建成8條冰壺賽道。

據北京住總集團冰訓基地項目部負責人楊昕介紹,綜合場館鋼結構安裝量已完成70%左右,混凝土澆築量也完成60%,預計11月30日鋼結構封頂。此後進行屋面、二次結構、內裝修等,整體項目預計明年6月建成。冰訓基地建成將填補本市冰雪運動隊專業訓練場地的空白,也爲滿足國家隊部分專業訓練及舉辦洲際級別冰上項目邀請賽需求。

備戰冬奧 爲運動員訓練找個“家”

2016年,本市成立了冰雪運動隊,組建起冰球、冰壺、花樣滑冰、短道、速滑、單板滑雪、自由式滑雪等8個項目16支冰雪運動隊。隊伍拉起來容易,找訓練場館卻成了難題。市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顏納新介紹,由於缺乏專門訓練場地,本市運動隊只能通過租用國內外俱樂部場地進行訓練,比如女子冰球隊在加拿大訓練,速滑隊、冰壺隊則去了長春。在外訓練費用高不說,訓練時間、配套服務等都難得到保障。

在此背景下,本市提出要建設北京市冰上項目訓練基地。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爲加快項目建設,2016年經市政府審定,該項目按照“一會三函”審批流程辦理,項目總投資10.8億元,由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全額支持。目前該項目已按照工程進度下達資金6.6億元。

“有了大本營,就能爲運動隊提供科研、體能訓練等全方位的保障。”眼看着冰訓基地一天天在變樣,顏納新非常期待冰訓基地如期竣工並投入使用,爲北京冰上運動隊提供服務和保障。冰訓基地還將滿足國家隊部分專業訓練需求,爲國家隊運動員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提供有力保障。

開放共享 市民可到專業場館健身

從空中俯瞰,方形場館如同一塊晶瑩剔透的冰塊。從外觀看,玻璃外立面就像一條條冰島,體現着與冰雪元素的融合。場館內,燈光等其他設備,也達到冬奧會賽事場館的標準。

從位置看,冰訓基地與延慶區體育中心現有的體育場、游泳館、綜合館等形成集羣。市體育局規劃建設處副處長周雲龍表示,建設之初就融入共享的理念,在沒有訓練任務時,場館將滿足周邊羣衆冰上運動健身的需求,普及推廣冰上項目,豐富羣衆體育生活。

根據後期運營暫定方案,冰訓基地對市民開放時間需根據訓練計劃擬定,前提是不能與運動隊訓練時間產生衝突。項目暫定計劃對大衆開放時間段爲每週六、日的13時至21時,週一至週五則爲18時至21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