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建軍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每個季節,各有各的美麗,各有各的代表性花朵。所謂春桃、夏蓮、秋菊、冬梅。

秋天,自然是屬於菊的,“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在詩人的眼裏,秋天的菊花盛開之後,再沒有別的花。這就像情人眼裏出西施一樣,除了有情人之外,世界上再沒有別的美女。詩人可以說:“菊花,在這明媚的秋天裏,我的眼裏只有你了。”

秋真的是菊盡舞娉婷的季節,是菊盡展媚姿的時節,是菊花震撼人心的日子。天南地北,大城小城,荒坡野嶺,或黃或白,朵朵秋菊傲然默默搖曳於寒風冷雨中,疏淡而沁脾的菊香飄逸溢散人間。

對於我這個五腦山人來說,一年一度的菊花展總要在我的家鄉盛大開幕,因此上,選一個天高氣清,陽光明媚的日子,一睹菊花的驚豔美麗,也就成了習慣了。

進入菊花園的道路上,早已經遊人如織,熙熙攘攘,在這和煦的秋陽下,人們說說笑笑,臉龐上閃爍着幸福的光芒。

一走進菊花展區,首先就不由得一聲驚歎,一隻巨大的蝴蝶抑或是一枚巨大的風箏,在兩山之間的空地上閃動着五彩的翅膀,翩翩欲飛。它的兩片羽翼,是由紫紅色、金黃色、粉紅色的菊花構成,在她的頭部一面紅旗造型在迎風飛舞。左邊的翅膀旁邊是一條騰飛的巨龍,正在張牙舞爪,右邊的翅膀旁邊,是五個巨大的福字。人們利用這樣的造型,傳遞出來的是一種美好的心願——我們的祖國如巨龍騰飛,我們的家園蒸蒸日上,我們的生活五福臨門。在這幾十畝空地全部栽植上各類菊花,紅的、白的、黃的、綠的、粉的、紫的……既壯觀又好看!我們姑且把這盛大的展區叫做蝴蝶園。在它的兩旁擺了數百盆菊花。還有不少造型,龍、鳳、馬、牛、羊、孔雀、仙鶴、大象等動物活靈活現;雙龍戲珠、龍鳳呈祥、飛馬圖騰、孔雀開屏、三陽開泰等寫意造型特色鮮明。

置身園中,遊客三三兩兩,悠閒漫步,或者低頭彎腰,細賞菊花的風姿;或者淺唱低吟,記誦菊花之詩;或者攝影照相,擺出各種姿勢。有幾個年輕的女遊客,帶着各種顏色的絲巾,展示着各種姿態,留下自己靚麗的倩影,也爲菊園平添了不少情趣。

沿着蝴蝶園中間的鵝卵石小徑慢慢向右邊的山坡走去,一路上一朵朵菊花,各呈姿態。她們是那樣的嬌嫩豔麗,是那樣的婀娜多姿,有的是黃色的,像一個個小絨球;有的是白色的,就像是皚皚白雪壓在翠綠的嫩枝叢上,使人頓覺清爽;還有紫色的,她們互相簇擁着,在微風下吹動,就像美麗的孔雀在開屏;金黃的、豔紅的、皎白的、黛綠的、淡紫的……有的輕柔,有的持重,有的小巧玲瓏,有的繁複龐大,有的如火焰似地熱烈,有的像月夜般地靜謐;還有成片的一大朵一大朵的菊花,形成了花的海洋,蝴蝶在花上飛舞,蜜蜂在忙着採蜜,晶瑩的小水珠點點滴滴附在盛開的花瓣上,陽光一照,就像無數奇妙的珍珠在閃亮!

再端詳花朵下小紅牌上面充滿詩情畫意的命名:沉香託桂、金絲系珠、鶴舞雲霄……似語,似笑,如歌,如舞,生機旺熾,美不勝收。

就這樣漫步過去,就有個披着五彩花衣的鳳凰,傲然屹立在我的面前。鳳凰高昂着頭,充滿着自信,她的翅膀很規模盛大,都有各種顏色的菊花構成其造型,在鳳凰的側面,有一個滑梯,兒童們從滑梯上依次滑下來,一陣陣歡叫聲傳出來,不能不佩服設計的精巧。

在抬頭遠望對面山坡上那個鱗爪飛揚的巨龍,這不就是一個龍鳳呈祥的造型麼?寓意着人們龍鳳呈祥的幸福生活和人們奮臂揚帆、勇敢向上的決心。

從鳳凰廣場出發,穿過詩詞走廊,就到了一個噴泉池了。噴泉很是奇特,它隨着人聲音的大小,來變換着噴射的高度。有些小孩子發現了這個祕密以後,使勁的喊叫。那噴泉也很講誠信,只要你高聲喊,他就會如同巨龍騰淵一樣,從池塘中向高空噴射而出。激起一片驚豔。從池塘邊走過去,就到了麻姑獻壽廣場。這個自兩晉以來就被我們麻城人奉爲神靈的仙子,今天又被人們請進了菊花園,她高達16米的造型,手捧仙桃,似乎要送往瑤池邊的王母。她是在向上天展示着自己的孝心,可又是在爲人間祈求福祉。這在我們崇尚“孝善”文明的今天,是不是有很好的示範。一個“麻姑獻壽”造型,寓意麻姑爲麻城人民祈福,安居樂業、十全十美。

對於麻姑的故事,在我似乎更傾向於她是那個夜晚學雞鳴,解救老百姓的仙子。

據《麻城舊縣誌》記載,東晉後趙大將麻秋生性暴躁,駐守麻城時,爲了築城,逼民工雞鳴才能收工,天亮必須開工,稍有怠慢,鞭抽棍打。其女麻姑,年方十八,性情溫順,十分憐憫民工,她多次勸其父讓民工多歇息一會兒,其父不理睬,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麻姑只好採取一種隱蔽的辦法,她上半夜學雞叫,引發全城的雞都叫起來,其父聽到雞鳴就讓民工收工,民工得以提前休息。時間長了,其父覺得不對頭,四方查找原因,當得知是麻姑所爲時,就狠狠地打了麻姑。麻姑憤然離家出走,決意修真,途中,遇仙人指點,便來到五腦山北端仙居山的半山腰,這裏山不高但秀氣無比,確如仙境般,仙人用手一指,地裂山開,奇洞形成,麻姑就在洞中開始了漫長的修煉生活,終於得道成仙。

麻秋長已矣,而麻姑今猶在,她不僅僅活在人們的傳說中,她還活在人們的心裏,她更活在文化麻城的靈魂裏。麻城因其而得名,麻城傳統文化中,麻姑文化已經成爲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她也成爲湖廣移民後裔的一個共同記憶。

向來欽佩這樣一種女子,抑或男子,似菊,美麗而不妖不嬈,清淡而暗香盈盈,迎霜獨自開,凌寒兀自落,不與羣芳爭豔,不與世俗隨流,怒放於羣芳凋零之後,有着恬然自處、俊傲不屈的高尚品格,讓人敬之,愛之,慕之。麻姑這樣能夠爲他人利益捨棄自己幸福的人,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欽佩的偶像!

從麻姑獻壽廣場繼續順着盤山公路行走。到了頂上,就可以看到虎海了,在明媚的陽光照射下,波光瀲灩,安靜祥和,在虎海邊臨風而歌心兒如這秋天中的一鶴排雲而上。

回望菊花園,在陽光的照耀下,這是秋天的盛會,這是菊花的海洋,這是顏色的海洋,這是視覺的盛宴。

有人說,秋天常常是與蕭疏之詞緊密相連的——無邊落木蕭蕭下,黃葉舞秋風,枯藤老樹昏鴉,凋零、枯萎、沉寂、落寞……可是在這菊花園裏,看着這明媚的色彩,嗅着這誘人的花香,沐浴着這和煦的秋風,一切都似乎覺得,就像春風輕撫,又綠江南,這規模宏大的花園,就像一片片春花一樣豔麗動人。這秋天的山,因爲有了菊花的潤澤,變得如春山一樣嫵媚。心裏不禁這樣想:金風送爽歌盛世,菊潤秋山又一年。

(圖片來自於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