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信息纷纷出现,让结论越来越明显:记者失踪事件已经接近尾声。其中只有卡舒吉一人,为了理想做出了不情愿的奉献,而相关各大国间的关系,除了留下一点波澜,已绝不会出现大的反转。

好事之人本来寄希望23日的声明能揭开一切谜底,但土耳其揣着明白装糊涂,把关键的证据一一遮掩,只是轻描淡写地发表一番推测,最终只能达到“清君侧”的结果,而让王储下台这一最初奋斗目标已经无法实现。原因在于:

1,埃尔多安已经通过电话,接受王储的解释和道歉,等于继续认可他的地位;

2,事件受害者亲属已经接受了国王召见,等于不再追究王室的责任;

3,一直推动事件发展和可以证明一切的神秘录音,已经销声匿迹;

4,井里发现碎尸的消息若隐若现,即使发现破碎的尸体,沙特方面也已经找好“勇士”,完全可以抵罪。

我们看到,土耳其的退缩,源于开始担心自己玩的太嗨了,等最终结果出来,它也承受不了那个局面。与其损人不利己,不如高高挂起。

有人说,特朗普是被1100亿军火合同收买了。那就是太小看美国内部的制衡机制,和美国人的'战略智慧。首先那笔巨额军购案依然在国会讨论,从没有获得最后批准,这当然要感谢民主党和爱好和平人士的努力。同时,沙特早就是美国人碗里的菜,只是早吃晚吃而已,天真纯朴的特朗普一定会纳闷:煮熟的鸭子怎么会飞?

至于人权、道义和新闻自由,在美国政客嘴里就是个屁。谁人不知美国一直在为“表里不一”和“双重标准”代言。再者,跟一个沙漠君主国讲人权,与对牛弹琴何异?

我们分析,美国几次大的态度巨变,跟金钱利益没有太大关系,真正的原因或底线是:在记者失踪问题上,决不能让伊朗和俄罗斯受益。至于土耳其,那是咱自家兄弟,骂人发毒誓权当撒娇出口恶气,美国人不在意。

所以美国在事发开始阶段,并没有阻止土耳其“乱”说话,但到了23日发誓要揭谜底时,才派有“虐囚”背景的现任FBI局长,当面明确告诉埃尔多安,不要再耍小孩子脾气:

记者虐杀事小,维护中东现有格局事大;

废除沙特王储事小,伊朗俄罗斯趁机反攻事大无比;

维护人权事小,维护西方利益和颜面事大;

逼迫美国让步事小,让美国失去权威性事大。

我们可以感觉到:如果卡舒吉在天有灵,也会觉得自己死的太冤。他自己仅是坚持新闻自由的理念,但从未想过推倒自己国家的封建王权。如果他真要以沙特王室为攻击目标,那么也不会让美国待见。

我们完全可以预见:

1,即使未来在王储的办公桌上,发现不明指头,那也是特工为了邀功求赏上的贡。但也不能证明王储就是幕后指使,因为我们不可能查到任何来自王储的指令和交易。

2,更为可怕的是,现在那些被抓起来的嫌疑人,终于可以合理合法的“自杀”了,因为国王已经下令要严惩不贷,他们一定会畏罪自杀,或是遭到天谴。但这已经与掩盖罪行没有一丝关联。

现在看来,后只有卡舒吉个人是唯一的输家。因为他敢于去领事馆,就是基于对国家的信任,就是为了开单身证明。即使感到有危险,也不认为有血光之灾,更不会为了什么理想去英勇献身。

对于卡舒吉的悲惨结局,我们只能用一句宫斗剧常说的话去总结,那就是:

雷霆雨露,具是天恩。

下面,我们再分析两个“旁观者”的发言。伊朗刚刚发表声明,说沙特是中东的毒瘤。明明是想利用此事件,在沙特后背插刀。但美国和土耳其早已预见了这个阴谋,并及时采取了对策。所以已经没有力度了,变成了沙伊两国的常规表演。

另一个是普京,刚刚宣布要在G20峰会后应邀访问沙特,但雪中送炭的作用也已大不如前,因为届时土耳其掀起的风暴已经成为过去,阳光即将来临。普京或许只是去沙特看看还有什么机会,而且石油话题对于他们两国永远不厌烦。

其实,普京完全可以庆幸自己,没有因落井下石而损人不利己。更没有因为轻易相信土耳其的倒储决心,而出了大臭。

中东,就是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