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章清清 供圖:受訪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將公平和質量作爲主要追求。五年來,全黨全社會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發展了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中國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進展,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

本次赴京參會的湖南代表中,有兩位來自基層的教育代表,她們從辦學和教學兩個層面,一步一個腳印,邁出了湖南教育事業發展的步伐。

王建平

學有所能:20年培養2萬名專業人才

王建平代表,益陽電腦美術職業學校校長

接到記者採訪邀約的時候,王建平正在廈門參加一個家庭教育研討會。一個星期後,還有一場更重要的會議等着她——作爲婦女十二大代表,她將啓程去往北京。

“行程永遠滿滿當當。”作爲職業學校校長,王建平在創校的二十餘年裏,累計爲社會培養了2萬餘名美術設計、幼師、音樂表演、書法繪畫專業人才,獲得了“湖南省優秀民辦學校”“益陽市十佳學校”等榮譽稱號。同時,她自己也收穫了“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湖南省五四青年獎章”“益陽市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

提到教育領域的5年變化,王建平坦言,最大的變化在基層。隨着國家和各級婦聯機構對農村婦女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重視,近年來,各種公益性質的培訓課程越來越多,比如育嬰師、月嫂、美容化妝、園藝烹飪等專業,幫助了不少基層婦女創業就業。

雖然一直從事職業教育工作,但近年來,王建平重點研究和關注的話題卻是“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的引領地位”。

“我一直覺得,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女性修養素質的提高對孩子的養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王建平說,在辦學的這些年,她發現很多厭學的孩子都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越是偏遠地區的孩子問題越多。所以,她曾多次下鄉開展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希望能幫助改變這樣的狀況。

爲了加大力度,今年,王建平還在益陽市婦聯的支持與指導下,選擇了全市18所偏遠鄉村幼兒園開展這一公益活動。

“重重身份,對我來說都是一種鞭策。”王建平說,這一次去北京參會,她將把自己開展公益講座活動的情況報告帶過去,“希望藉助這次機會,爲這些留守孩子代言,爲家庭教育代言。回來以後,我繼續投入到家庭教育、職業教育研究中,在如何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在課程開設、設置上做新的嘗試和探索!”

譚蘭霞

教有所用:她是兩百貧困學子的“譚媽媽”

譚蘭霞代表,宜章縣思源實驗學校教師

“媽媽你回來了,這是金龍哥哥下午留給你的信!”

打開信件,譚蘭霞的眼眶溼潤了——“謝謝譚媽媽對我的關心和照顧,我今天起牀起得有點晚,所以沒煮早餐,我先回學校上課了,有時間我再回家裏住……”

譚蘭霞是宜章縣思源實驗學校的語文老師。女兒口中的“金龍哥哥”是譚蘭霞關注的200多名貧困學子中的一員。至今,譚蘭霞對金龍的幫扶已經持續X年了。

2006年,譚蘭霞辭去城市的優越工作,回到貧窮落後的家鄉任教。12年來,她用熱血和大愛,幫助一個個困難學生重拾信心和希望。2015年,她獲評“全國十大最美教師”;此次,她更是當選爲婦女十二大代表。

從憑一己之力關愛班級的特困孩子,到積極利用網絡、社會力量幫助全縣200多名孩子,譚蘭霞認爲,這是“教有所用”。隨着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對留守兒童、特困孩子的幫扶也越來越多。但作爲一名紮根鄉村,從事教育工作十多年的老師,譚蘭霞有一個切身的體會——“部分農村孩子學習的內驅動力不夠,怕喫苦,不懂得感恩,也缺乏責任感和擔當。”譚蘭霞說,這些孩子在物質上並不貧瘠,但他們極度缺乏父母的陪伴教育,也不知道讀書是爲了什麼。正因爲如此,很多農村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行爲習慣都不好,有的還存在心理問題。

“好在在省婦聯的領導下,各級婦聯在一些農村學校開設了知心屋,組織專家團隊下到各個學校,對學生和家長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知識講座。”譚蘭霞說,自己曾主動向學校申請,利用課餘時間,爲學生上勵志課,通過講故事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

譚蘭霞告訴記者,勵志課對學生的幫助很大,如今,她不僅爲自己學校的孩子上課,還被邀請到其他學校以及地區講課。目前,她已爲全省40多個市縣和北京的7所名校共計4萬多名師生講課。

作爲一名湖南代表,譚蘭霞說,自己更像是孩子們的“引路人”和“守護者”,“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我希望每一名教師都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做幸福的播種者和傳遞者,把知識傳播得更寬更遠!”

編輯:依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