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遊蓬萊,醉美仙境”——講好蓬萊故事徵文大賽已於10月13日截止投稿,未展示完的作品仍將繼續展示,感謝社會各界作者們對本次大賽的支持。

“神遊蓬萊,醉美仙境——講好蓬萊故事形象推廣活動”詳情請點擊約稿函:

你的故事,讓世界愛上蓬萊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戚將軍安息

文/衣向東

山東自古出名將,名揚四海的有幾十位,我比較喜歡濟南的辛棄疾,因爲他的詩詞寫得好,每逢讀到“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的詩句,就會血脈僨張,擊節叫好。

其實山東還有一位名將,詩詞也很有氣勢,他是蓬萊的戚繼光。一首《馬上作》,就是自己戎馬生涯的寫照:“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蓬萊古時曾被稱爲登州府,那時候我的家鄉棲霞就屬於登州府管轄,說戚繼光是我的同鄉,也名正言順。元代詩人王君實有詩句,“蓬萊南境是棲霞,近水依山數百家。”遺憾的是,說起蓬萊,很多人想到的是“八仙過海”的神話故事,或是夢幻般的海洋極地世界,很少有人提及戚繼光。我陪客人多次到蓬萊遊覽,卻從來沒去戚繼光故居。

這一課終於補上了。

戚繼光故居很簡樸,建築式樣屬於典型的膠東風格,一磚一瓦都那麼熟悉和親切,讓我想起家鄉的老房子,以及一些煙熏火燎的味道。唯有兩座牌樓與衆不同,一座牌樓是皇帝表彰戚繼光的,順帶建了第二座牌樓,表彰戚繼光的祖母。兩座牌樓都是用花崗岩石材建成的,有許多非常精美的鏤空石雕組件,整體看上去很像一件藝術品,彰顯出戚家當年的輝煌與繁榮。

戚繼光(1528年—1588年)出生將門,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歲的戚繼光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一職,屬於分管訓練的正四品指揮官。當時東南沿海倭寇猖獗,戚繼光寫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詩句,足見其遠大抱負。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25歲時被提升爲署都指揮僉事,正三品大員,統管山東境內備倭,訓練水師、強化海防設施,巡查營衛。他在職期間,山東海疆紀律嚴明,百姓安康。

史書記載,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我國東南海一帶倭寇猖獗,朝廷調度了幾撥人馬抵禦倭寇,收效甚微。因爲戚繼光在山東海防打擊倭寇戰績卓著,被調到倭患最爲嚴重的浙江任都司僉事,主持這一地區的抗倭鬥爭。戚繼光初至浙江時,這一地區衛所空虛,士兵老弱;將官不習武藝,不懂兵法;水軍戰船十存一二,且年久失修……有一次,八百多名倭寇侵入浙江沿海的龍山所,戚繼光率軍迎擊,但是由於明軍老弱怯戰,迎戰沒幾個回合,便已顯現出潰敗的跡象。在這危急關頭,戚繼光衝至陣前,連發幾箭,射中幾個倭寇頭目,倭寇倉惶逃竄。爲了改變這種兵士羸弱、防備鬆弛的現狀,戚繼光專門從義烏一帶招募新軍,並加以嚴格的訓練,這支軍隊雖然只有三千多人,但打起仗來以一當十,當地人都親切的稱呼這支紀律嚴明、能征善戰的隊伍爲“戚家軍”。我國東南沿海一帶曾有一首民謠廣爲流傳:“天皇皇,地皇皇,莫驚我家小兒郎,倭寇來,不要慌,我有戚爺會抵擋。”

戚繼光跟關公一樣,成爲百姓的守護神了。

打仗只靠勇猛,不能成爲常勝將軍。戚繼光勇猛之外,還有兩大特點:一是武器先進,二是戰法創新。戚繼光故居旁邊,有一座兵器展覽館,裏面存放了很多戰車、火炮和刀槍,都是戚繼光親自研究製造的,在當時屬於很先進的武器裝備。我國十大兵書中,戚繼光佔了兩部,分別是《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

說起戚繼光演練的陣法,我們就會想到他的“鴛鴦陣”,其實戚繼光最擅長的是“水陣”。蓬萊的刀魚寨,宋朝時就被視爲海防重地,元代時,朝廷在次設立山東分元帥府。明朝後爲防倭寇,在水城設水師府,統管山東全省備倭,戚繼光曾在此訓練水師,演練陣法,故又名“備倭城”。

在歷代名將中,沒打過敗將的常勝將軍,據說只有戚繼光跟岳飛,以將領姓氏命名的軍隊,也只有岳家軍和戚家軍了,而他們的命運也有相似之處。岳飛被誣陷入獄,以莫須有的罪名斬首,成爲千古奇冤。戚繼光同樣因讒言遭貶,有心殺敵,報國無門,只能告老還鄉。當地史料記載戚繼光迴歸家鄉後,家徒四壁,貧病交加,病逝時只有60歲。我覺得這種記載很不真實,戚繼光畢竟做過一品督軍,雖然不算是榮歸故里,但也不是戴罪回鄉,憑他的官位和人脈,即便是身無分文,回到家鄉也不至於交困而亡,總會有善良的父老鄉親接濟,不至於太落魄。而且,戚繼光死後,得諡號“武毅公”,就此一點可以看出,他在當時還很有社會影響,鄉賢名流必然會去拜見他的。

其實,文武雙全、勇略冠羣的戚繼光是抑鬱而死的。

從戚繼光故居出來,再讀他的《望闕臺》,就有一種悲情在其中:“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峯秋葉丹。”

中國曆代不缺名將,缺的是明君。

當甲午戰爭的炮火,摧毀了戚繼光當年修築的城牆時,倭寇潮水般上岸,一紙《馬關條約》就將蓬萊海防拱手送給了倭寇。天若有靈,不知道長眠於家鄉的戚將軍如何悲憤。趙樸初先生遊蓬萊,就曾留下名句:“真臨仙閣凌虛地,來讀蘇公海市詩。不羨羣山浮海日,卻思戚帥築城時。”

一句“卻思戚帥築城時”,情真意切,讓我爲之動容。

如今,蓬萊閣的後牆上,有一方“海不揚波”的石刻,是清代書法家魯琪光的墨寶,甲午戰爭時,日艦炮轟蓬萊,炮彈恰巧擊中“海不揚波”的“不”字,傷痕至今清晰可見。

也好,就讓這恥辱鐫刻在這裏。只是,當你走過石刻時,請停下腳步,注視着“海不揚波”,心中默誦戚將軍詩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突然間,我想起兵器陳列館內威武站立的士兵,想起戚將軍親手打造的那些火炮和戰艦,儘管鏽跡斑斑,但依舊寒光閃爍,挺拔威武,似乎只要戚將軍一聲令下,子彈就會自動上膛,戰艦就會揚帆起航。

值得欣慰的是,今日中國重器在手,萬里海疆風平浪靜!

戚將軍安息。

作者簡介:

衣向東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作協簽約作家。魯迅文學獎、老舍文學獎得主,幾乎所有小說都被改編成爲影視作品,長篇小說《牟氏莊園》震動文壇。

en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