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糧食局統計,東北地區大約有10%的玉米在農戶的存儲過程中損失,也就是說,每年因爲玉米存儲不當造成損失是玉米產值的十分之一。

所以,保存好自家的玉米就非常的重要。

但是,大家在收完玉米後,都是簡單的在院內就地堆放,這種“地趴糧”的儲存方式,存在生黴、黴變、乃至壞糧風險。

下面,我就給大家說一說儲糧的方式吧。

第一,去淨苞米葉子

玉米穗在上趟、上堆、上棧之前,必須去淨玉米苞葉,玉米苞葉是主要熱源。

第二,避免苞米直接觸地

在上趟、上棧前,必須要打好底墊,避免玉米穗和地面直接接觸。打底墊的材料主要用高粱稈、玉米稈、向日葵稈等硬稈,不要用不透氣的塑料薄膜作爲底墊。

第三,準備防雨材料

要相應準備一些防雨材料,遇陰天降水,以便進行苫蓋。

離地棒儲

1、碼長形趟。選擇比較堅硬的場地,墊底20cm以上,玉米穗的尾部朝外,尖端部分朝裏,碼三至四穗趟,碼趟不能過寬,應該掌握1.2米-1.5米爲宜(超過30%水分,最好碼1.2米以內)。

2、碼圓柱形堆。墊底離地,玉米穗的尾部朝外,尖端部分朝裏,按圓形碼放,然後裏面填充,堆不能過大,一般直徑1-1.2米爲最好。

3、上棧子。用向日葵稈、高粱稈或玉米稈打成簾子,然後豎起,做成圓形或長方形,裏面填裝玉米穗,棧子不能過大,直徑最好不超過1.5米。

4、吊棒子。將玉米扒皮,兩棒以上相連,離地懸掛即可,單從降水方面優於其他各種儲糧方法。

5、對收穫的玉米數量較大的,建議使用“農戶科學儲糧倉”或採用鋼材、木材搭建較爲堅固,防鼠、防雨雪效果較好的玉米樓子進行離地保管。

選棒脫粒

根據玉米水分合理確定脫粒時間,脫粒前應挑出生黴棒、未熟棒,掰掉瞎尖子,單獨脫粒,單獨儲存,避免互混影響質量。

脫粒後要及時晾曬降水、過篩清雜,做好售前通風保管。

希望大家儘快準備好儲存工具,擇機再賣糧,賣一個好價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