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葛文耀在微博上一次又一次diss家化現任的管理層時,我猜他腦海中一直浮現的都是當初帶領上海家化(SH:600315)走向巔峯的那些年。

  老股民都知道,上海家化在上一輪牛熊交替中宛若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投資者前行的路。從下圖中可以看到,從2006年年初到2013年8月28日,家化股價經歷了7年的持續上漲,最高時股價漲到了53塊錢,7年時間總收益率4085%,年化收益70%,同期上證指數漲幅僅爲78%,被家化遠遠的甩在了後邊。

  更要命的是在08年上證指數跌了65%的情況下,家化僅僅跌了30%,2010年指數跌了14%,家化還漲了48%,漲得比別人多,跌的比別人少。牛市都漲也就罷了,在熊市指數個股都暴跌的情況下還能一枝獨秀屹立不倒,就會顯得非常扎眼。

  很多人不明白,有些公司估值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支撐因素其實是粉絲的信仰,某些股票在歷史上某段時間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回報,即使是短期內表現不佳,依然會有大量的粉絲堅信公司可以東山再起,重現輝煌。家化就是這樣一隻。

  觀往可以知來,分析過去並不一定可以準確的預測未來,卻可以讓我們知道公司崛起的原因與背景,幫助我們還原當時的那些人那些事,對現在與未來有更清晰的認知。

  2006-2013年爲什麼漲?

  翻開當初的歷史,2005年公司利潤僅爲3900萬,到2013年時公司利潤已經達到了8個億,8年時間利潤增長了20倍,在化妝品行業中堪稱奇蹟。

  現在去回想當初家化利潤的增長,一方面是趕上了國內化妝品行業的爆發,公司旗下的幾個品牌每年的收入增長都在30%以上;另一方面也是趕上了化妝品行業的渠道紅利。在當時網上購物還沒有大規模普及的情況下,渠道的下沉是推動業績增長最有效的方式,家化僅僅是2010-2012年之間旗下的佰草集門店數量就增長了一倍,可惜當初讓你成功的都會成爲你日後的阻礙,家化過於依賴線下渠道在當時鑄就了它的成功,卻也爲它日後線上的失利埋下了種子。

  2013-2017年經歷了什麼?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後邊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2011年11月中國平安(SH:601318)入股,家化正式由國企轉變爲民企。翻開當時的研報,基本上都是看好這一合作,認爲平安會給家化帶來更多的成長動力,可誰都沒想到後邊雙方會撕逼成這種程度:戰略的不協調,權力的鬥爭在2013年葛文耀被免職達到最高點,曾經的海誓山盟變成不歡而散,壯志豪情變爲折戟而歸。我時常會想,假如當初沒有這些破事,家化是否能夠持續創造價值,成爲國內可以抗衡保潔等公司的知名日化品牌,可惜沒如果。

  翻開當時的報道,繼任者謝文堅在2013年時曾經做過一個5年規劃,到2018年,公司銷售收入突破120億元,保持每年23%的複合增長率,市場份額從目前的第10位上升到前五位。五年過去了,家化18年的收入大概在70億,距離120億目標還有50億,謝文堅也早已離開家化,值得一提的是他2015年9月18日傍晚曾在公司辦公樓門前被人刺傷,第二年11月離職,我想曾經作爲強生第一位中國區董事長,他是有雄心壯志把家化做大的,可惜結局在他上任的第一天起就已經註定。

  家化還有春天嗎?

  平安並不是不想做好家化,從屢次的管理層調整就可以看到平安一直在努力。

  2016年謝文堅黯然離職後,家化找來具有20多年快消行業工作經驗的張東方,並在2017年10月溢價20%對家化進行要約收購,又在2018年年初公佈了爲期三年的股權激勵,一系列組合拳讓粉絲再一次堅信家化回來了,股價應聲上漲。

  2017年的年報利潤增長94%,彷彿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但有些問題卻始終讓粉絲不那麼放心,2017年的利潤雖然大幅度增長,但營收只增長了8.9%,理性的粉絲始終擔心這種依靠成本控制的業績增長能夠持續多久。

  如果說2017年年報只是讓投資者擔心的話,2018年的中報讓粉絲徹底傷了心,營收增長只有9%,扣非後利潤無增長,管理層對投資者的交流也變得越來越模糊,越來越沒自信。

  品牌的老化,管理上的不協調,市場反應的遲鈍,路徑依賴的積重難返,時刻都在昭示着家化更像是一個遲暮的老兵,明明知道該如何去做,卻總也做不好,在競爭激烈的日化行業中節節敗退。具有百年曆史積澱的品牌卻再也沒能在新的時代重新煥發出光彩,廉頗老矣,可悲可嘆。

  家化還有春天嗎?可能會有,但不會是2019年的春天。

  作者在雪球設有個人專欄。

  來源:http://www.gongchang.fund/news-detail-19103.html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