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建设示范培训班在重庆拉开序幕,福州市鼓楼区、北京市东城区等6个单位分别介绍了典型经验做法。其中,鼓楼区作为福建省唯一经验交流单位发言。

“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

更方便一些

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

更畅通一些

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

更幸福一些”

围绕“三个如何”的重大命题

鼓楼区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上

砥砺探索

涌现出军门、庆城、杨桥河南等

一批先进典型

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推广典型示范

党建引领创新

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让老人们尽情玩乐,

“四点钟学校”

传出孩子们的爽朗笑声,

文化科普等活动

吸引众多居民粉丝……

在鼓楼区军门社区,处处是温馨和谐的画面。这归功于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13335”军门社区工作法,也是国家民政部点赞的“军门样本”。

今年,鼓楼区制定了突出党建引领的社会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在社区党建、机制建设、平台建设、服务保障、“五在社区”服务等五大方面35项工作内容清单上发力。69个社区形成“对标军门、赶超军门”的良好氛围,全区社区治理从“一枝独秀”发展到“百花齐放”。

杨桥河南社区通过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跻身全国文明社区。围绕“红色领航工程”,杨桥河南社区完善了“街镇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五级网络,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

社区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每次我反映的问题比如道路坑洼、路灯不亮、污水管堵塞等,社区党委都很快解决了。”退休党员林赛桂是杨桥河南社区的一名楼栋党小组组长,她表示,有问题找身边党员,已经在居民中形成共识。

探索治理模式

调动多方共治

近年来,多方力量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鼓楼社区治理中来,推动治理从社区“自转”走向协同“公转”,从自我封闭走向开放融合。

“管道破损的老问题终于要解决了!”今年8月,由军门社区居民参与协商、社区向上申报的微实事协商项目获批通过,从区财政拨付给社区的30万元“参与式预算”资金中,拿出28万元,用于安泰中心B区路面管道破损修补。从“政府定实事、政府做”到“百姓定实事、参与做”,“参与式预算”微实事协商平台的搭建使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热情进一步释放。

鼓楼区温泉街道传初幼儿园

“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的问题,也有了新解。鼓楼区采用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率先在省内建设社区微型精品幼儿园,首批5所于今年9月开放。其中之一的温泉街道传初幼儿园为福建省传初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创办,这里的每个楼层都是开放空间,国学馆、科学馆等场所窗明几净,玩具、书籍丰富多样。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民办园,但也加入了普惠性幼儿园行列。家住附近的张女士表示,正当一家人为孩子就近入园的问题犯愁时,家门口的社区微型精品幼儿园为她带来了福音,孩子也在今年秋季顺利入学。

此外,还有308家社会组织“嵌入”社区服务体系,为鼓楼社区治理注入全新理念和新鲜血液。

优化服务供给

满足群众需求

“出门捎一份早饭,拎着就去上班,非常方便,而且还是老字号出品,营养又放心!”家住福新社区的黄桂香说。越来越多的鼓楼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别具特色的放心早餐。上个月与群众见面的“家门口早餐工程”是鼓楼区着眼社区服务优质化、均衡化,推出的又一创新载体。

鼓楼区“家门口早餐工程”受欢迎。

“家门口早餐工程”

以百年品牌“安泰楼”为依托

以“榕晨·安泰楼”餐车为载体

深入社区

提供早餐工程

“最后一公里”服务

餐车采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

三坊七巷、马鞍墙的概念

主营包点、糍粿、粥等40多种

深受福州百姓喜爱的闽味小吃

年底,早餐车投放点将实现

鼓楼十街(镇)

69个社区全覆盖

陈永华(右)开心地住进鼓东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吃罢早餐,老人们喜欢上

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坐坐

引入专业机构、融入“互联网+”

推行医养结合、配备智能手环……

鼓楼区已建成运营10个五星级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今年又探索建设2家嵌入式、多功能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家园),更好地满足老年人需求。已经搬家的李月英老人依然是庆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常客。她喜欢在这里与老邻居聊天、打牌、听健康知识讲座,她说:“不管搬去哪,还是喜欢这个家。”

居民在鼓楼庆城社区用市社区政务综合自助平台办事。

需要理发、买米买油、干洗衣服?打个电话到社区总机就能轻松搞定。鼓楼区为居民搭建了智慧社区信息平台,实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互联网+”服务模式,提供在线互动、政策推送、办事流程查阅等服务,这都是鼓楼区的特色化服务带给居民的幸福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