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知道,有一個定律,叫做二八定律。

在任何一個羣體中,都適用二八定律,比如一個公司中,一定是80%的業績一定來自20%的人創造的。

在市場競爭中,20%的人控制着市場80%的市場份額,其他的20%的市場份額由其他80%的人來爭奪。

那麼做事情的過程中,到底什麼決定着你成爲20%,你今天成爲了80%一定有原因。

先通過三個案例來看看,人羣中真正20%的人,怎麼做事的。

第一,大家都知道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雷軍說過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因爲這句話,被很多人瘋傳。

就以雷軍做手機發佈會來說,他研究發現如何能夠讓來參加發佈會的人,儘量不要中途離席,研究了很多別人的發佈會,基本上大同小異,沒什麼特色。

雷軍就決定他做手機發佈會一定要與衆不同,他認爲來參加發佈會的人,更多是來聽演講的,所以他就單爆演講稿。

大家能想象嗎?

就單單一篇演講稿,他需要工作組寫出100篇手稿,然後雷軍開發佈會前一個月,雷軍要每天要花4小時來修改賽選演講稿,甚至每張ppt上的圖片,都需要從幾千上萬張圖片中進行賽選。

稿子選好了之後,需要考慮,幾分鐘之後有掌聲,幾分鐘的時候,觀衆有笑聲,這些都進行了嚴格的把控。

在開發佈會前夕,還需要做大量的預演,做這麼多工作,只爲保證發佈會的效果,假如雷軍只是草草準備呢,可以想象其結果,根本不會有什麼結果,和其他的80%的發佈會沒有什麼兩樣。

第二,比如臺灣銷售冠軍蔡合城,前面的文章裏我專門寫過,他決定賣奔馳車之前,做了什麼。

他把自己當做一個汽車購買者,走進全臺灣幾乎所有的高端車4s店,去學習汽車知識,瞭解其他的業務員的銷售模式,瞭解臺灣高端車市場。

接下來,當他選擇好了銷售模式,準備用批發式模式銷售的時候,必須對客戶有所要求,他接着從1000多位有實力的企業家中,選出100多位,進行拜訪。

拜訪之後,發現這些企業家都是傳統企業老闆,奮鬥過程非常艱苦,不願意花錢買奔馳車來獎勵自己的員工,相對來說比較扣。

他沒有立即喪失信心,而是開始從新選擇客戶,從臺灣上千家企業中選出幾十家高科技、軟件、遊戲企業,進行銷售,最終大獲全勝,用了半年時間銷售了99輛奔馳車。

第三,我自己經歷的一個真實案例,我高中時有一個同學,他是高中第一年沒考上理想的大學,直接導致第二年從新參加高考。

爲什麼從新參加,因爲第一年成績考的不理想,不過成績也上二本線了,只是剛上線。

主要因爲他的英語成績比較差,他每次英語也就能夠考20-30分左右,第一年高考的時候,他英語考了35分,你就可以想象,英語的程度。

不過補習的時候,他下定決心開始學習英語,他並沒有用什麼好辦法。

一、單詞不過關,他決定熟讀高考必備,參加過高考的都明白英語高考必備,沒參加也沒事,你可以百度,看看那本書的厚度,他直接背,最後基本上都接近背過了。

二,他直接背考試高頻詞出現的題,他有一本整理的考試題集。

三,背英語作文,他熟練背誦了100篇,不同類型的英語作文。

這是真人真事,最後高考的時候,他英語考了90以上,具體數字我忘了,由於參加高考時間長了,當然最後考上了理想的專業,順利考上一本。

以上三個案例,幾乎不易例外他們都成功的閥門出奇一樣,關鍵詞是數量級,人跟人之間沒有太多智商的差距,你今天淪爲80%的重要原因,一定是你做事情的數量級不到。

同樣做銷售,打電話,你一天打10個電話,和別人一天打100個能一樣嗎?

差距就是數量級。

當你用積極上進的心+正確的做事方法+數量級,你超越80%,成爲20%都是碎碎的小事一樁。

不過,改變是苦逼的,痛苦的,你真的能接受苦逼,痛苦嗎?

這個需要思考。

更需要你去選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