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行試水商品指數化投資 市場熱盼公募產品落地

商品指數開發在國內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相關產品開發及落地有些遲緩。

可喜的是,近些年來,包括基金公司、期貨公司、銀行等在內的資產管理機構對開發商品指數產品的熱情不減。特別是今年以來,有新的期貨公司加入到了商品指數資管產品開發的隊伍中,更有基於商品指數的銀行結構性產品發售。

有銀行試水商品指數化投資

與股票指數一樣,商品指數也是一種投資工具。特別是隨着我國商品期貨品種的豐富和市場規模的壯大,商品指數開發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關注。

據期貨日報記者瞭解,近些年來,國內不少期貨公司及第三方機構相繼開發併發布了商品指數。三大商品期貨交易所近幾年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商品指數,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國內商品指數的市場公信力。

雖然部分商品指數存在可回溯的歷史數據不足的問題,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爲,商品指數編制並不困難,真正的難點在於商品指數產品開發,即商品指數化投資。

目前國內基於商品指數開發的產品大致包括公募商品期貨ETF或LOF基金和私募基金或資管產品兩類。

2014年中國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第1號——商品期貨交易型開放式基金指引》以來,陸續有基金公司申報相關公募產品,但截至目前真正獲批的幾乎沒有,商品指數類公募產品遲遲未能落地。

去年4月,金瑞期貨發售數只商品指數資管產品,這是期貨公司自主管理資管產品在商品指數領域做出的首次嘗試。今年3月,我國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原油期貨成功上市,爲及時滿足客戶投資原油的需求,金瑞期貨今年5月成功發售了基於原油期貨的指數資管產品。今年8月,長江期貨成爲首家獲得大商所授權使用其農產品期貨價格指數開發資管產品的期貨公司,公司現已着手開發相關資管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2日,民生銀行開發推出的兩隻掛鉤大商所商品指數的銀行結構性產品正式發售。這是國內市場上首單基於大商所商品指數開發的商業銀行結構性產品,同時也是國內商品指數化投資領域一次有益的創新和嘗試。

據金瑞期貨總經理助理邱國洋介紹,金瑞期貨目前已累計設立22只商品指數資管產品,可投資標的包括農產品、能化、建材等綜合商品和銅、黃金、白銀等單商品,大多數產品在設立至今的1年多時間裏平穩運行,年化累計偏離度有效地控制在合理範圍。

“早在2015年,長江期貨就進行戰略性佈局,着力於商品指數及其產品開發和研究,希望打造‘核心+衛星’式的商品指數產品線。”長江期貨董事長譚顯榮對記者說。

期貨公司開發產品面臨不小挑戰

與國際成熟市場相比,國內商品指數化投資還處於起步階段,未來市場發展的空間巨大。

“近年來,隨着大宗商品市場投資熱度的升高,開發商品指數資管產品的期貨公司逐漸增多。”邱國洋說,商品指數在國內私募機構和期貨公司資管領域的運用,受了市場各方的支持,“從我們近期的溝通情況看,商品指數類私募產品得到了不少人士的認同”。

然而,據記者瞭解,大多數期貨公司在設立商品指數資管產品的路上面臨不小挑戰,“痛點”主要集中在市場推廣上。

“目前期貨公司開發商品指數資管產品面臨的最大挑戰,應該是市場的接受度和商品期貨市場的承載容量。”譚顯榮對記者說,一方面,商品指數投資在國內起步較晚,大多數投資人對此類產品還處於瞭解的過程中;另一方面,相比龐大的證券市場,國內商品期貨市場的容量還不算大,如果商品指數類產品扎堆發售並形成一定規模後,可能會對商品期貨市場帶來一些影響。

邱國洋告訴記者,金瑞期貨經過一年的推廣,目前雖取得一定成果,但仍與預期有落差。在他看來,期貨公司資管能力認可度低是其進入商品指數化投資領域的先天障礙。“大多數投資者和市場機構對期貨公司的瞭解還侷限在經紀業務或通道業務上,認購期貨公司資管產品自然會受到主觀印象影響。”邱國洋說。

此外,邱國洋認爲,當前國內還未形成商品指數化投資的氛圍,這也是商品指數化投資推廣較難的一個原因。

談及商品指數資管產品設計,譚顯榮認爲,商品期貨市場各品種投資者結構的不均衡導致有的品種投機性較高、有的品種活躍度較低,對商品指數類產品建倉、調倉會帶來一定影響。“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已經進行過反覆的論證和充分溝通。我們通過控制產品的發行規模和優選設計科學的大商所農產品期貨價格指數,來保障產品的順利運行。”譚顯榮說。

各方期待公募產品快些落地

“近幾年,期貨市場中小投資者比例逐步降低,產業企業和機構投資者佔比逐步提高,隨着市場的進一步完善和壯大,投資者結構將呈現出機構化和專業化的特徵,被動投資的佔比也將逐步提升。”南華期貨副總經理朱斌說,商品指數化投資對商品期貨市場的意義在於,引入更多的資金和投資者,增加市場流動性,提升市場定價效率,使期貨市場更好地發揮爲實體經濟服務的功能。

在譚顯榮看來,國內商品指數化投資的市場需求需要重視。通過配置與主流資產低相關性的指數化產品來抵抗通脹風險、防範系統性風險、豐富資產配置,應該是未來投資者的首選。“期貨公司研發商品指數資管產品,可爲投資者參與商品期貨市場提供良好的投資工具。投資者只需通過購買商品指數產品就可以參與商品期貨投資。”他說。

目前,國內商品指數化投資還處於起步階段,不少私募機構和期貨公司都表達了希望公募基金商品指數化投資儘快落地的願望。“我們非常期待公募基金商品指數化投資能儘快落地。公募基金公司不僅有較高的市場公信力,而且還有穩定的客戶羣,同時還可以公開宣傳發行的商品指數基金產品。客觀上說,只有公募基金廣泛參與商品指數化投資,才能真正推動國內商品指數化投資市場發展。”邱國洋說。

而朱斌認爲,從公募的角度看,國內商品指數化投資的發展還面臨着一些障礙。一方面,公募基金公司發行商品期貨ETF或LOF產品,有較高的門檻限制,比如南華基金,雖有期貨背景的優勢,但成立時間較晚,難以滿足相關門檻要求。另一方面,國內三大商品期貨交易所推出的商品指數只是基於各自上市品種的指數,沒有跨交易所的寬基指數,這難以滿足大多數基金公司對寬基商品指數的需求。而期貨公司或第三方機構發佈的寬基指數暫時被監管排除在外,使得這些商品指數在產品化時只能選擇受衆較窄的私募基金或資管產品。

譚顯榮告訴記者,隨着未來公募商品指數基金產品的放行,長江期貨將依託長江證券和長信基金的優勢資源,聯手打造商品指數系列產品,並將以此爲契機,抓住指數產品運作透明、成本低廉、風險可控的特點,加強指數產品研發。“針對商品指數類產品的特點,我們在產品設計時將申、贖頻率設定爲每月一次,滿足投資者對此類產品擇時的需要。未來我們還將與長信基金合作,推出商品指數類LOF產品,以每日開放申購、贖回的方式來滿足投資者的流動性需求。”他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