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提速背後的確定性訴求

◎“試驗場”與菜鳥加速計劃 ◎阿里的戰略迴響

馬雲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前,阿里系任何動作都顯得富有儀式感。

前日(9月4日),菜鳥網絡聯合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百世5家快遞公司,在上海公佈了一項快遞提速計劃:長三角經濟圈內26城,對發快遞24小時必達。若有延遲,24小時內優先派送;超過48小時未送達,給予補償;延誤超過72小時啓動包裹疑似丟失處理。

同時,菜鳥聯盟透露,一旦服務成熟,會在珠三角等經濟圈落地服務標準。

“24小時”,一個無法迴避的數字。6年前,菜鳥誕生時,馬雲喊過一個口號:未來10年,建立一張智能物流骨幹網,全國任何地區24小時必達。2017年網商大會,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表示,未來10年,全球72小時必達。

今日看,兩個目標基本達成分別還需5年、8年。菜鳥似是在加速推進馬雲的目標。

在我們看來,邏輯可能不會這麼直接。

菜鳥肯定有一種緊迫感,內部一定也有嚴苛的落地規劃,但就短、中、長髮展節奏看,長三角提速,應該還是立足行業、自身以及阿里集團的發展邏輯做出的承諾。

畢竟,提速涉及業內最強快遞企業軍團,以菜鳥聯盟名義發出,是一項長期、持續的行動,涉及複雜的能力建設。後者達成,比單純踐行24小時更實在。

所以,此刻提速,夸克認爲,應該更多出於以下目的:

一、提速事關快遞業的機遇與挑戰; 二、事關菜鳥新5年戰略深化與數字化進程加速; 三、事關阿里集團整體戰略節奏。

24小時背後的服務確定性

首先,我們還是需要先回到整個行業面來審視“提速”的價值。

發佈會與隨後採訪中,我們聽到的幾個關鍵詞是:消費者體感、確定性、服務標準、降本增效、能力建設、全國複製。

基本概括出了承諾用意。這顯然跟快遞業面臨的痛點與挑戰有關。

這裏無法追本溯源,只提基本面。2019年半年報顯示,5家民營快遞公司營收增速可觀,有的營收、淨利雙線增長,但整體而言,成本增幅壓力加大。其中,圓通、申通、韻達、德邦4家營業成本增速高於營收增速,韻達營業成本增速甚至超過200%。巨頭順豐看去雙線增長,細剖財技,同樣掩不住壓力。成本吞噬着整個行業利潤。

當然有快遞業市場規模擴充背景,涉及人力、運輸、技研開支等,而單票價格卻持續走低,消費者體驗缺乏更多確定性。

韻達速遞副總裁賴世強說中國是快遞大國,還不是快遞強國。行業基本面完全吻合其說法。

這也不止中國。2018年,美國物流快遞成本上升11.4%,達到GDP的8%,比2017年增長50個基點。

於此,“消費者體感、確定性、服務標準、降本增效、能力建設”成爲關鍵詞一點都不偶然。

想化解壓力,只考慮成本一端肯定本末倒置。菜鳥聯盟祕書長史苗不斷強調服務,“時效”在他那裏只是其中一面,卻是消費者體感最強的部分。他說,過去,快遞公司更多通過合同給商家做服務承諾,面對消費者確定性的服務需求,行業裏一直沒有出現。

“時效”成了菜鳥聯盟化解問題的抓手。它提綱挈領,事關整個背後的綜合能力建設與服務優化。

當然,這並非說聯盟今日能力孱弱。事實上,做出承諾前,聯盟企業該區域快遞時效逐年提升,2019年,26城24小時或次日到達率已超90%。史苗表示,這得益於過去三五年阿里、菜鳥及通達系集體努力,尤其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無人化沉澱下來各種方案與標準,包括電子面單、智能分單、地址庫、自動化、全節點數字化採集等。正是在這一基礎上,菜鳥纔敢聯合5傢伙伴對長三角經濟圈做出時效承諾,這也是未來對珠三角經濟圈乃至全國市場承諾的基礎。

但超過90%的到達率數據並不等於服務的確定性,它缺乏穩定、可持續的標準。

賴世強表示,希望通過服務和確定性的時效,提升體驗,賦能上游商家,畫大同心圓、拓展產業鏈、共建生態圈,爲自身與行業創造新的發展機遇,帶來增量。

這一承諾,可能會引發一場涉及整個服務鏈條的基礎能力建設動向,降本增效不過是一個自然結果。史苗透露,各家將會從發、攬、派送、簽收、客服等所有環節進行能力建設,然後與更多平臺、末端夥伴合作並輸出。

提速試驗場與菜鳥“加速計劃”

不過,我們能看出,做出此次承諾的核心主導方,還是菜鳥。於它來說,應該意味着更多。

剛纔我們給出的判斷是,“時效”承諾涉及菜鳥新5年戰略深化與戰略提速。

這加速的信號,此前菜鳥已多次明確發出。2019年5月全球智慧物流峯會上,菜鳥總裁萬霖宣佈,將啓動“智能物流骨幹網數字化加速計劃”,目標是,未來三年與中國主要快遞公司一起,爲全行業創造500億元新價值。

“過去一年我們在智能物流骨幹網上有了全面進展,接下來通過數字化和模式創新、服務創新、IoT技術創新,菜鳥與快遞公司將一起創造更多新價值。”當時他說,這一行動將持續幫助快遞物流行業降本增收。

有必要再度複製一下具體措施:未來三年,菜鳥裹裹聯合快遞公司每年爲10億人次提供全新寄件服務;菜鳥驛站與快遞合作伙伴共建10萬個站點提供包裹服務;菜鳥IoT技術連接1億個智能終端設備,持續降低快遞業成本,開拓收入新藍海。

你不覺得,上述信息與今日時效承諾背後的體系化建設完全吻合麼?

夸克認爲,今日長三角經濟圈26城24小時送達承諾,與其說是快遞業“提速”計劃,毋寧說是菜鳥正通過行業協同創新,加速落地公司數字化進程。而作爲開放平臺,它本質上提供的就是數字化、AI化技術賦能,尤其協同行業打破壁壘,圍繞共性難題降低散亂競爭造成的重複建設損耗,驅動行業前行。

“時效”提升,不過是整個加速計劃規模化落地的提綱挈領行動。菜鳥着眼的是整體,而不是單一的時效。因爲,只有整個鏈條的整體創新,整個價值鏈的協同,才能獲得綜合的時效。

前日史苗亦強調,承諾的背後,是從“時效標準化”走向“快遞服務全過程標準化”,在菜鳥平臺、末端合作機制下,圍繞攬收、派送、簽收、客服、發貨沉澱一套服務的標準。它也是上述提到的“一套能力”。

夸克認爲,這纔是菜鳥聯合5傢伙伴在長三角做出時效承諾的真實用意。那就是通過核心經濟圈的試驗場功能,沉澱標準化服務,爲未來穩定、富有效率地規模化複製,奠定基礎。

長三角經濟圈就是菜鳥加速計劃的橋頭堡與巨大試驗場。之所以選這區域,除了這裏是全國乃至全球物流快遞業高地外,它也是一個極爲關鍵快遞包裹市場。史苗公佈的數據顯示,該經濟圈發件量佔全國1/3,圈內對發件量佔全國近1/10,圈內對發件量中,上述5家快遞公司佔比近4/5。此外,“長三角一體化”也已確立爲國家區域經濟戰略,域內各種要素正在形成廣泛協同,帶動許多創新。

在夸克看來,這一經濟圈的案例價值之於菜鳥,就像盒馬之於阿里新零售。它有着持續沉澱技術、數據、行業標準以及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只有如此,菜鳥戰略計劃未來幾年纔會有真正的加速度,纔會有效率、規模化複製的能量。

這應該也是菜鳥5年戰略的關鍵動作。2018年全球智慧物流峯會上,萬霖公佈了未來5年戰略主軸,即“一橫兩縱”:一橫是整個行業的數字化升級進程;“兩縱”分別指新零售供應鏈和全球物流業數字化。在整個戰略中,長三角經濟圈試驗場,可爲菜鳥鍛造一條完整的行業數字化鏈條,強化“橫”向的基礎設施佈局。

縱向部分,這次時效承諾雖沒有直接辨析,但夸克認爲,其中有春秋筆法:

一是在到達率已超過90%的基礎上再次做出承諾,不太可能只圍繞該區域傳統優勢品類服務。

菜鳥的動向裏,一定隱含着它與阿里集團對新零售範疇的拓展,代表着行業最高標準。

二是中國物流快遞業正持續獲得全球認同,也被視爲中國數字經濟走向強大的基礎,菜鳥的視野不可能只侷限於中國大陸,一定有面向全球市場沉澱方案的用意。

就是說,一旦長三角經濟圈進一步沉澱有效,複製到其他區域的同時,菜鳥應該不會忽視它的全球化佈局。

夸克斷言,未來一到兩年,藉助e-Hub以及海外基礎設施,當然也包括阿里集團優勢,菜鳥應該會協同各路夥伴在全球區域市場建立類似長三角經濟圈試驗場。東南亞這類區域應該不會放過。

這種動向,也是菜鳥作爲一個超級協同者打破行業發展困境的責任所在。不要說中國,全球也沒有一個獨立平臺能扮演這種角色。本地的順豐、京東雖有強大實力,但協同要素非常有限,它們缺乏驅動整個行業前行的開放性。

阿里集團的戰略迴響

由此,第三個方面的話題,也即快遞提速之於阿里集團戰略的價值,就顯而易見了。

“提速”帶來的就是新一輪數字化、智能化的滲透與行業能力建設,它也是一場廣泛的超級協同。當它與菜鳥的“一橫兩縱”結合,在具體業務面,恰恰吻合着阿里集團此刻緊迫的任務。

阿里新零售開啓已經兩年半,前端形態尤其是2C環節已經相對完整。儘管還會發生複雜的變化,尤其是融合許多媒體與內容服務的線上入口變革,但行業競對複製很快,幾乎已是高度同質化局面。真正決定新零售未來競爭力的環節,正在轉向中後端與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

而這一部分的競爭,所涉及的技術與商業要素非常廣泛,不同於過去開放平臺上的商家概念,它更側重B端與廣泛的基礎設施元素、公共服務。菜鳥之於阿里集團的價值在於,它比其他任何單元都更能直接觸達線下。新零售所謂線上線上融合,如果沒有菜鳥的支撐,基本就是一句空話。菜鳥的許多服務,關聯着製造與零售的融合,它是馬雲說的“新制造零售業”的形態,而不是一個純粹的物流概念。

長三角經濟圈快遞時效提速,形式上是菜鳥加速推進行業整個鏈條的數字化,沉澱服務標準,其實也是爲阿里集團新零售以及國際化打造新一輪基礎設施的服務。

我們看到,連續幾年,阿里集團決策層馬雲與逍遙子都曾對菜鳥的發展報以極高期望。未來5年全國24小時必達、未來8年全球72小時必達,事關阿里全球化戰略目標。菜鳥不僅是一個智慧物流骨幹網平臺,其實也是阿里集團最大的整合舞臺。

長三角經濟圈的提速,即便不是刻意迎合馬雲的訴求,於菜鳥來說,應該也是相當緊迫的目標了。快遞提速,就是菜鳥戰略加速。它事關阿里集團的戰略訴求。

尤其是2019年,阿里處於一個承前啓後的轉折點。它正經歷從價值觀到底層業務的重塑。菜鳥的動作,就是阿里集團的戰略迴響。

當然,菜鳥的未來,應該不會只服務於阿里。它有着走出淘系、扮演更大社會化基礎設施的能力。

事實上,菜鳥戰略的“一橫”中,本就是行業基礎設施,也是一種基座形態,類似淘寶之於阿里前端的基座價值。未來,在它上面,應該會長出遠超出今日新零售、國際化“兩縱”的“大品類”概念,會誕生更多行業服務的品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