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紫金文化藝術節自9月28日開幕以來,由原省文化廳組織的舞臺展演部分已演出舞臺劇目33臺、音樂會5臺,觀衆達七萬餘人。

本屆藝術節通過現場、網絡等多渠道售票,其中僅江蘇文惠網即售出門票48000餘張。演出平均出票率超過80%,現場上座率更是高達85%以上。其中重點演出如舞劇《記憶深處》《致敬經典交響音樂會》等,更是剛上線隨即售罄,一票難求。

原創芭蕾舞劇《唐寅》用芭蕾語言來剖析“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寅跌宕起伏的一生;話劇《張謇》探尋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先驅張謇的身影和他的家國情懷;創新黃梅戲演唱會《唐詩宋詞》以黃梅戲的音韻唱腔演繹中華古典詩詞之美......各大劇院,演出精彩處掌聲四起,動情處觀衆更是幾番落淚,大家反響熱烈、好評不斷。

“過去的這個月對我來說,是幸福的一個月。能夠在南京集中看到這麼多優秀的劇種,真的是特別幸運。”南農大三學生張西表示除了通過網絡購票,她還通過公衆號留言等途徑搶到了其他購買難度高、但很心儀的劇目觀摩票。

本週,藝術節演出即將收官,劇目推介欄目將再推四部大戲。

雜技劇

演繹戰爭往事

“革命題材+雜技特效”,這個混搭組合聽着就足夠吸引人。10月25日,以渡江戰役爲題材的雜技舞臺劇《渡江偵察記》將登陸江蘇大劇院,以“驚、險、特”的雜技藝術重新演繹“渡江偵察”這段驚險動人的戰爭往事。

該劇改編自上世紀50年代的同名電影,除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驚險刺激的動作技巧,該劇還巧妙融入了江南評彈的藝術元素,以“說書人”的角色串引劇情,既便於觀衆儘快融入歷史情境,也爲整部劇增添了江南文化風韻。

柳琴戲

民族抗日的拉魂歌

柳琴戲《古城拉魂》以抗日戰爭爲背景,講述一個柳琴戲戲班不畏日寇威脅,用“拉魂腔”喚起民衆內心愛國之魂的故事。

柳琴戲又稱“拉魂腔”,是流行於宿遷地區的代表性地方戲之一。《古城拉魂》曾獲江蘇文華大獎,改編自淮劇劇本《下江南》。該劇由宿遷市柳琴劇團演繹,精湛的技藝、跌宕的劇情、韻味無窮的唱腔,爲觀衆演繹一曲民族抗日的拉魂之歌,將於10月25日在紫金大劇院唱響。

歌劇

再現中日文化交流

江蘇省演藝集團創作的原創歌劇《鑑真東渡》以中國唐代高僧鑑真不畏艱險六次東渡日本弘法的故事爲依據,藝術地再現了這段中日間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話。該劇將於10月25、26日在江蘇大劇院連演兩場,喜歡歌劇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在音樂上,通過增添地域特色、使用江蘇音樂元素等方式,歌劇《鑑真東渡》刻上了深深的中國“烙印”。在舞臺上,通過虛實相間的表現手法和獨一無二的舞臺設計,着力表達鑑真內心的情感波濤和人生理念。同時,交響樂隊中加入的中國古箏和日本古箏兩件特色樂器也爲該劇增添了佛心禪意的氛圍。

淮劇

普通村官的故事

淮安漣水縣淮劇團的現代淮劇《留守村長留守鵝》是一部原汁原味反映當代農村生活的現代戲。該劇以蘇北農村一個把“喫虧是福”當成生活習慣的普通村官爲原型,再現了鄉村基層幹部堅守村莊、爲民奉獻、帶領大家發家致富建設新農村的樸實情懷,將於10月26日在荔枝大劇院上演。

劇中大量鄉村俚語入戲,爲觀衆描繪了一幅具有濃郁蘇北韻味的風情畫。在《留守村長留守鵝》中,精彩的唱段聽來過癮、流暢,尤其是“伴唱”的加入把人物的心理活動展現得淋漓盡致。

福利來啦

在這四部戲中,您最期待哪一部?在文末留言寫下您的期待和理由,入選“精選留言”的讀者朋友將可領取觀摩票2張。名額有限,先到先得哦。

編輯:鄧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