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艺之声”公众号

生活里的文艺,文艺里的生活。

见证中国文艺四十年

1978-2018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40年时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广文艺之声

10集系列节目

《见证中国文艺四十年》

今日看点

走遍了传说中

“紫禁城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舍”

故宫博物院院长:

单霁翔

见证中国文艺四十年

第三集

单霁翔:让文物开始说话

单霁翔 | 让文物开始说话 来自文艺之声 00:00 24:31

2018年9月3日,故宫养心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登上养心殿屋顶,取出屋顶正脊内的“嘉庆六年”宝匣,这标志着养心殿修缮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养心殿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自清雍正年间起便是清代的“政治决策中心”,先后有八位皇帝居住于此。养心殿修缮工程历时两年,将于2020年6月竣工。届时,持续20年的“故宫古建筑整体保护修缮工程”也将全部完工,壮美的紫禁城将迎来它的600岁生日。

单霁翔已经从事文物保护工作20多年了,然而,面对有着将近600年历史的故宫,他对修缮工作却是慎之又慎。

单霁翔

我在故宫修文物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当我在这里 陈粒 - 当我在这里

2016年,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出现在人们眼前。

这部纪录片用年轻的视角走进古老的故宫,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揭秘世界顶级文物“复活”技术。

(视频:《我在故宫修文物》片段)

《我在故宫修文物》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对于这一点单霁翔院长谈到: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能用传统文化影响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使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这对于他们的人生也是有非常大的帮助。《我在故宫修文物》就不是干巴巴的,把故宫修文物的这个作为纪录片,是充满文化情怀的。

单霁翔

“考古直播”,解开藏品的面纱

2006年,南海一号沉船的整体打捞直播,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扩大开放程度,让更多深藏不露的文物藏品以富有创意的形式与公众见面。

在重庆境内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古巴国故都涪陵。在涪陵城北长江中有一道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的天然石梁,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有许多文人墨客在其上题刻。为了整体的保护并供人研究参观,葛修润院士提出了方案,为这处水下文物建造一个博物馆,这也成为中国文化保护方面的典范。

(视频: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宣传片片段)

考古直播,当时在许多人看来是过于大胆,并且缺乏操作性的一件事,而在单霁翔看来,考古直播具有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从南海沉船的考古直播开始,单霁翔提出了“公众考古”的概念,这对文物保护工作方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单霁翔

“眼里要有活,要天天看它啊。”

到目前为止,单霁翔把故宫更多的区域向公众开放,2012年故宫开放面积比例为48%,2014年增加到52%,2015年为65%,2016年扩大至76%,未来会超过85%。我们眼看着故宫的那张地图上未开放区域越来越小,一扇扇紧闭的大门次第打开,一个个幽静的院落跃入眼帘。

再过两年,单霁翔就66岁了;再过两年,紫禁城就六百岁了,单霁翔的理想是将美丽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为了这个目标,他觉得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间总是不够用。

单霁翔:我办公室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一个地图,这个地图我每天都看,就是每天要找自己今天哪在修,哪有什么变化和今天走的路线。主要眼里要有活是吧!要能够找到,要天天看它啊。

(视频:单霁翔每天都要看这张地图)

往 期 精 彩

见证中国文艺四十年 第一集:尚长荣的求索

见证中国文艺四十年 第二集:一朝入梦,终身不醒

更多《见证中国文艺四十年》精彩内容

请锁定

文艺之声 FM106.6

每天12:00

《文艺大家谈》

点击“阅读原文”

登陆央广网专题页面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资料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网站。

记者:董彬

图文编辑:刘辰莹  李津婵  赵倧博  吴钰博(实习)

合作联系:[email protected]

每 天 带 给 你

新 鲜 的 独 家 专 访

热 辣 的 文 艺 资 讯

无 厘 头 的 热 点 趣 闻

微信:wenyi1066

微博:文艺之声

长按二维码关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