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柑橘主产区之一,柑橘作为常绿树种,病害也是为之最多的果树。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甚大,尤其是夏季高温多雨、温暖湿润的时候。其中柑橘青苔病就是一种受潮湿多雨气候影响甚重的病害。

柑橘属于常绿树种,通常长势较旺,枝叶繁茂,郁闭度较高,这为柑橘病害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我国南方的多雨季节,在一些通风不良的柑橘果园,经常能见到树干、枝叶甚至地面上布满青苔,严重阻碍树体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果实外观品质。

重庆地区就是高温多雨、温暖湿润,有利于柑橘生长的同时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为了探寻不同区域条件下有青苔病症和无病症柑橘叶片叶际真核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分析可能的侵染柑橘的青苔病原种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专家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重庆3个区县柑橘叶片进行了叶际真核生物多样性分析。

叶际是指维管植物地上部分的表面和内部。地球上植物的叶面面积大概为十亿平方公里,与根际环境相比,叶际环境的营养物质和水资源相对匮乏,且面临着紫外线照射、温差过大和存在活性氧等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严苛条件。

即便如此,叶际微生物的组成仍然十分丰富且复杂,不同物种有着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原生生物等。

叶际微生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叶际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可以影响植株的健康与生长和农作物的产量。

研究结果表明,链形植物门Streptophyta、子囊菌门Ascomycota、绿藻门Chlorophy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13份样品中真核生物的优势门。

对比分析有病症组和无病症组柑橘叶片生物种类和占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从有病症组中的物种丰度显著高于无病症组的真核生物种类可以推测出可能的病原物为:不可培养的虚幻球藻属属球藻、黄绿异小球藻、无柄杯梗孢、海南橡胶藻、Coniochaetales sp.GMG C4、椭圆球藻Chloroidium ellipsoideum、Kalinellabambusicola等。

所以柑橘青苔病可能是由多种藻类及真菌复合侵染造成的,病原物和柑橘叶片间的相互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病害的发生流行除病原因素外还需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

通过对比不同区域有病症组可能的病原物组成和占比发现,不同区域间的差异很大,由此可以推测不同区域内引起柑橘青苔病的病原物不尽相同,这可能是不同区域光照、降雨量、相对湿度、温度等气候因子有较大差异造成的。

柑橘青苔病会有什么影响?

柑橘青苔病的发生对叶片矿质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青苔主要病原对P(磷)元素有很强的偏好性,Ca(钙)元素可能会抑制青苔病的发生,但青苔的发病程度高低不是由单一元素含量变化造成的。

胶孢炭疽菌作为柑橘炭疽病的病原菌在柑橘叶际较为普遍,柑橘既感染柑橘炭疽病又滋生青苔的也是存在可能性。

青苔像薄膜一样覆盖在树体表面,影响到农药和叶面肥喷洒后的使用效果。

青苔蔓延到树叶上,影响到树体光合作用,阻塞气孔,减少营养积累,青苔还会和果树争夺水分和营养,造成树势衰弱。

青苔有以下防治措施:

1、合理密植,增加透光、通风性除草松土,提高土壤透气性

2、冬季清园时,用生石灰水在树干基部涂白,可减少青苔发生。

3、抓住最佳防治时间,5月到8月和冬季清园。

4、防治青苔参考用药:乙蒜素、 氯溴异氰尿酸、代森铵等。

5、喷药时尽量避开花芽期和果实转色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