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腳伊朗剛剛試射了“流星-3”彈道導彈,後腳美國便表態稱伊朗此行爲不利於該地區的穩定,並對此行爲表示了不滿。然而相比美國而言,以色列的表態就更加富有行動性,直接測試了自己最新的攔截系統,並取得圓滿成功。

伊朗流星-3試射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近期報道,以色列軍方早在伊朗完成“流星-3”試射之後,隨即便在美軍的支持下在美國阿拉斯加測試基地,成功的使用“箭-3”彈道導彈攔截系統成功的在大氣層外攔截了一枚彈道靶彈,相比之前的彈道導彈攔截,此次攔截試驗直接在大氣層進行,並取得成功,不得不說本次試驗意義相比之前的導彈攔截試驗而言意義更爲重大,甚至可以說其意義或遠超威懾伊朗。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觀看箭-3試射

作爲以色列與美國聯合研製的一款遠程防空系統,2017年1月18日以色列才裝備了首批該型防空系統,並且在去年2月19日進行了首次攔截試驗,只不過當時選擇的試驗地點是在以色列。作爲目前世界上少有的幾款有能力攔截洲際導彈的防空攔截系統,“箭-3”可是頗有一些歷史。早在海灣戰爭時期,以色列就已經開始着手研發“箭-1”,只不過後期由於從美國採購了“愛國者”系統,因此在海灣戰爭中並沒有實戰。此後在2003年以色列又與波音公司簽署協議,簽署了“箭-2”系統的研發,但是無論從攔截距離,攔截高度甚至攔截能力上來看都無法滿足以色列高空攔截的需求,爲此纔有了“箭-3”。

箭-3試射瞬間

對於升級後的“箭-3”,其整體性能有了更大程度的提升。光從射程身上來看已經達到了2400千米,同時據稱其極限射高還能達到300千米,這也使其具備了攔截大氣層外彈道導彈的能力,甚至有說法這款防禦系統或還具備反衛星的能力,從這點來看也是一系統多用。與此同時在這裏要着重介紹這這套系統中的兩個組成部分。

AN/TPY-2相控陣雷達

首先就是作爲系統千里眼順風耳的雷達系統。在早期該系統使用的是由以色列自行生產的“綠松”雷達,雖然這套雷達的火控系統探測距離達到了500千米,但對於想要進行大氣層外的反導攔截還是遠遠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將自己的“傳家寶”貢獻了出來,也就是目前“薩德”系統使用過的X波段的AN/TPY-2相控陣雷達,理論上該雷達陣元數有25344個,如果假設對方來襲目標的雷達反射面積是0.01平方米,那該型雷達的探測距離將達到670千米。這還不算完,當雷達反射面積達到0.1平方米時期雷達探測距離將提升到1200千米,1平方米將再提升到2000平方米,在新雷達的配合下這套“箭-3”看的更遠,也看的更清楚,同時抗干擾能力也更強,可見美國的幫助確實不小。

同時我們再來說第二點——摧毀方式,相比“箭-2”的採用高能定向破片殺傷彈頭,在“箭-3”上便變成了直接碰撞式的摧毀方式,這種殺傷能力效果更加明顯,失誤了也更低,因此整體攔截效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當然這對於攔截導彈的整體機動性以及變軌能力都是一個考驗,但以色列做到了。

此次成功試射之後恐怕不僅對於伊朗,對於全球各國正在組建的反導網都是一個啓示,美以兩國的“箭-3”絕對不能輕易忽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