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语言从何而来?西媒:DNA研究或给出答案

西媒称,基多居民讲的西班牙语与柏林居民写出的德文有什么共同之处?哈萨克人讲的俄语与伊朗人使用的波斯语有什么共同之处?所有这些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印欧语系。覆盖范围最广的印欧语系涵盖大约150种语言和全球32亿人口。印欧语系的起源一直是个谜团。现在,两项结合语言学、考古学和遗传学数据的研究似乎找到了这一近两个世纪来最激烈争论之一的答案。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9月5日报道,刚刚同时发表的这些研究是来自十几个不同机构的近百名科学家的努力成果:一项发表在《科学》周刊上,分析了524个古代人的基因组,这些个体生活在8000年前的亚洲中部和南部。这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古代人类DNA分析;另一项研究发表在《细胞》杂志上,分析了属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古代人的第一个完整基因组序列。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人类的早期文明之一,其文化足迹已经渗透到该地区周围的一切,但几乎没有留下数据记录。

两篇研究论文的共同作者、哈佛大学医学院布拉瓦特尼克研究所的遗传学博士后研究员瓦希什·纳拉辛汉介绍说:“我们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考古学、语言学和遗传学的证据,以了解人口流动在欧亚大陆发生的两种最深刻的文化变迁中所起的作用。这两种文化变迁是农业的传播和印欧语系的起源。”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的“争斗”主要集中在两种假设上:经典假设认为,印欧语系起源于大约6000年前的黑海北部、高加索山脉和里海一带。另一种假设认为,印欧语系最早出现在8000至9500年前的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并且随着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扩张,延伸到欧洲和印度。

然而,在对500多名古代人的DNA进行遗传学比较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具有在安纳托利亚扎根的农民的血统。两篇研究论文的另一位共同作者、布拉瓦特尼克研究所教授戴维·赖克说:“我们可以排除安纳托利亚农民在南亚大规模扩张的可能性。”

相反,DNA分析发现,相距数千公里的印欧语系人群拥有共同的祖先:在近5000年前向西迁移到欧洲的牧民。在后来的1500年间,他们又向东扩张到中亚和南亚。也就是说,遗传足迹分析表明,是草原牧民而不是安纳托利亚的农民,将印欧语系带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编译/田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