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於敖魯古雅鄂溫克人在生活、生產中大量使用馴鹿,所以他們又被稱爲"使鹿部落"。敖魯古雅馴鹿之鄉在呼倫貝爾最北部的根河市滿歸鎮以北約17公里處,有一處以狩獵和放養馴鹿爲主的小鎮,這是一處位於大興安嶺森林中的鄂溫克民族鄉。

敖魯古雅馴鹿之鄉在呼倫貝爾最北部的根河市滿歸鎮以北約17公里處,有一處以狩獵和放養馴鹿爲主的小鎮,這是一處位於大興安嶺森林中的鄂溫克民族鄉。

他們生活在森林與草原的邊界、敖古魯亞河畔,是鄂溫克族最遠最神祕的一個支系,是中國目前唯一還保留着狩獵習慣的民族。

公元前2000多年前,鄂溫克獵民的祖先居住在外貝加爾湖和貝加爾湖沿岸地區,唐代稱此屬地爲"鞠國"。由於敖魯古雅鄂溫克人在生活、生產中大量使用馴鹿,所以他們又被稱爲"使鹿部落"。

鄂溫克人打獵,一般五六個人爲一小組,稱爲"塔坦",獵人們最喜歡獵鹿。這不僅因爲鹿的全身都是寶,而且因爲鹿特別靈敏,最難捕獲,因而獵獲到鹿也是最光彩、最令人興奮的事情。

獵民一年中捕獵季節的劃分是有規律的。這是按照各種動物的生長習性、生活特點形成的習俗。

這裏幾乎家家戶戶都放養馴鹿,走在小鎮的街巷上,不時可以看到拉着雪橇急馳而過的馴鹿,這種動物身軀強健,以白色和褐色最爲多見,生性耐寒,很適合在高寒地區生活。

鄂溫克族傳統的服裝是皮衣,以鹿皮、狍子皮等爲主要原料,揉獸筋爲線,縫製皮衣和骨扣 。

其實,今天大部分敖魯古雅鄉的鄂溫克人,都住進了定居點。但是因爲馴鹿生活在森林裏,所以附近的森林裏,就還留有幾個固定的馴鹿站,也還有極少數飼養馴鹿的人生活在其中。

傳統的鄂溫克民居仙人柱,是鄂溫克獵民住的圓形帳篷,漢語稱"撮羅子"。它由若干根樺木杆或柳木杆搭成框架,夏、秋季外面覆蓋乾草、蘆葦或樺樹皮,冬、春季圍蓋獸皮。

門多向東或向南開。幾個仙人柱只能排成一字或弧形,不許前後排列。 這像極了北極圈裏的薩米人的民居。

有學者研究認爲,中國的鄂溫克,與北歐的薩米人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他們的生活習慣類似、居所類似、同樣飼養馴鹿..或許,他們的祖先是同一血脈呢...

去往敖魯古雅的路上,風景真的是極好的..

藍天白雲、森林牧場....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