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曆史山有兩個二世而亡的大一統王朝,分別是秦朝和隋朝,兩個王朝在統一之初,都是形勢一片大好,國力強盛,皇帝英明神武,國內也有深厚的統治基礎,爲什麼短短十幾年之後,就會二世而亡呢?

在歷史上有一個名詞,叫做“隋唐盛世”,隋朝還有一個“開慌之治”,都是被後人稱讚的盛世之治,那麼隋王朝爲什麼會如此短命呢?很多人都把隋王朝的滅亡的責任都推在了隋煬帝楊廣的身上,作爲的亡國之君的楊廣對於隋王朝的滅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那麼真的全怪楊廣嗎?

從一個角度去看,假如當初楊勇沒有被俘,反而是楊勇登基爲帝,隋朝還會“二世而亡”嗎?

1、關隴貴族

隋朝是在北周王朝的基礎上篡位來的,繼承了北周王朝的統治特點,縱觀北周、隋王朝,以及後來的唐王朝都離不開一個貴族集團,那就是關隴貴族集團,北周、隋、唐王朝三朝的統治者都是出身於關隴貴族集團,關隴貴族勢力影響了三朝統治者的決策。

楊廣繼位後,爲了擺脫了關隴集團的約束,大興土木,修剪了東都洛陽,以至於隋煬帝楊廣在位14年間,幾乎很少待在都城長安,長時間逗留在東都洛陽和江都之間,由於遠離了關隴集團,導致了隋煬帝大權旁落,最後死在異鄉。

如果是楊勇繼位,那麼他會處理與關隴集團的關係?

首先楊勇本人性格仁厚,城府不夠深面對勢力強大的關隴貴族集團,可能力不從心,可能出現幾個關隴貴族權臣,把握朝廷大權,楊勇可能會大權旁落,形成權臣弱主的格局,不過隋王朝並不會滅亡。這一時期,楊勇可以學習唐王朝的唐高宗李治,擺脫了關隴集團長孫無忌的約束,一步步拿回了屬於的皇帝的大權。

2、對外征戰

隋朝建立之初,在隋文帝楊堅的統治下,國內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達到了巔峯,正是因爲有了雄厚的資本,導致了隋煬帝登基後,大肆對外征戰,其中以三徵高麗導致了隋煬帝身敗名裂,國內出現了十八路的起義軍,到處都是烽火狼煙。

反觀楊勇,之前也說了楊勇個性沉穩,比較低調,不像楊廣好大喜功,這些性格註定楊勇不能成爲一個開拓的君主,但是作爲一個守成之君仍是綽綽有餘,就不會出現開鑿京杭大運河、東征高麗這樣勞民傷財的舉措。

總結楊勇此人,性格懦弱,符合各個朝代守成之君的標準,比如明惠帝朱允炆,雖然比不上其叔叔朱棣,最後還丟了江山,但是作爲一個守成之君,業績還是可圈可點的。

個人認爲,如果當初楊勇太子之位沒有被廢,而是順利從隋文帝楊堅的手中接過了大隋王朝,隋朝即使沒有成爲像兩漢那樣的王朝,起碼也能成爲一個執政超過200年的大統一王朝,更不會二世而亡了。

一個王朝好比一個家族,如果一個家族沒有選對了一個合適的繼承人,再高大的大廈也一樣會傾頹,不過歷史無法重來,當初隋文帝楊堅可能也覺察到這個問題了,因此在臨終前留下了一句遺言“獨孤誤我”,可惜悔之晚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