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去外婆家,看到外婆在一台奇形怪状的东西前忙碌。我问外婆在干嘛?她说她在织布。我问她,织布干嘛啊?外婆笑了笑说道,织布当然是给我的好孙子做衣服了。那是我第一次对织布有印象。

如今,外婆早已不在,但那台织布机的奇特形状还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正巧,今天有幸和朋友们去参观了一家手工老粗布的厂子,让我对传统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我们的先民的智慧,由衷的赞叹。

一匹布从棉花到成品,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也可以被称为一个不平凡的旅程。首先棉花要做成一个一个的棉花条,这样有利于把它变成线。然后拿着这个棉花条,利用旋转的力量,把棉花拧成一条线,这样的线,是织布的最基础条件。

等织出了许多的线,然后再上色,把线变成五颜六色的线。等线都染色完成后,就是理线,有专业的人把各种颜色的线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最终变成一团团的线团。这些线团还不可以直接上织布机,因为织布是需要各式各样的线,经过非常精密的结构结合在一起的,这个不能乱。

线团通过一个古老的木架子,进行整理,整理好以后才能上织布机,织布机把各式各样的线通过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然后一层层的织出了五彩缤纷的老粗布。在这个环节里,只能依靠人工才能完成。

其实古人说的很好,岁月如梭。那个织布机上的梭子,从左到右,又从右到左,速度极快,很好的概括了岁月这个词,正如梭子一样,岁月就是过的如此的快。在此时,我们也理解了古人造词,绝对不是心口开河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