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

這首耳熟能詳的曲目《賽馬》我想大家應該都聽過,曲中氣勢磅礴的氣勢、熱烈的氣息、奔放的旋律深受人們喜愛,將賽手和駿馬錶現的惟妙惟肖~

一根琴桿頂天地

兩根琴絃連東西

二胡, 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國傳統拉絃樂器。二胡,即二絃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絃樂器)之一。

二胡的起源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

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爲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爲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

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很快,爲了大力發掘民間藝人的藝術珍寶,華彥鈞、劉北茂等民間藝人的二胡樂曲經過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藝術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起來。

二胡的特殊構造

琴筒

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

琴皮

琴筒前口蟒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發聲的重要裝置。

琴桿

琴桿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軀幹。不僅起着上連下接的支撐作用,而且對整體振動發音也有一定的影響。

千斤

千斤又稱千金,對二胡琴絃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對音準也有一定的影響。

琴碼

琴碼是琴絃與琴皮之間振動的媒介體,對發音有重要作用。

兒童初學二胡技巧

坐姿

1、身體中線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體的左側。

2、後背立直,端坐於凳子三分之一處。

持弓(持弓的錯誤方法)

1、持弓位置過於靠近弓頭或過於靠近中弓。

2、弓子過於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靈活運動。

3、持弓時手指過於向下“耷拉”,使弓杆緊壓琴筒磨擦,弓毛反而離開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時,中指和無名指從弓杆與弓毛之間拿出來,到演奏內弦時再伸進去。

5、持弓時拇指的位置不正確。

6、持弓時中指過於伸入弓杆與弓毛之間,使它裏外都用不上勁。

7、握弓過緊,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關節內側、以及中指第一關節外側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有人誤認爲這是“功夫”,而實際是持弓方法上的錯誤。

8、拉二胡時,弓不可向上翹起,這樣會導致音色不好。

持琴

1、琴筒錯誤地放於左腿中間,而不是放在左腿根部靠緊小腹的位置上。

2、琴桿過於左斜或右斜;過於前傾或內收。

3、第一把位時左手虎口離千斤過遠。

4、左臂缺乏應有的支撐力,靠虎口夾緊而吊掛於琴桿之上。

5、拇指下彎勾住琴桿。

6、持琴時左手掌心貼近琴桿,手指“躺”倒按弦。

7、手指關節過分彎曲,以手指的尖端(甚至用指甲)觸弦。

8、手指關節反彎,尤其是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第一關節。

9、手指(尤其是無名指和小指)不是從弦的正面(從弦向琴桿方向)按弦,而是從弦的外側(從弦向身體方向)按弦,以致只按實了外弦,內弦卻處於虛按狀態,常常因此而出現狼音。

10、演奏時始終讓手指“懸”在音位的上方,不能放鬆。

11、當一個手指按在弦上時,其下面的手指蜷曲在掌心中。

12、持琴時大臂過分抬高,使左臂處於緊張而不自然的狀態。

兒童學習二胡的好處

一、增長智力

1、兒童期的音樂訓練對智力增長有顯著的效果(驗證明同時學習音樂對課業成績有明顯幫助)

2、抽象概念的學習(樂理)

3、可增進數理及推理能力(音階與音程)

4、記憶力訓練(讀譜、背譜)

5、集中注意力(聽音的訓練)

二、均衡的發展

1、音樂可平衡左右腦的發展(尤其對右腦的開發有較大的作用,平時,一般的孩子用左手用得少,而二胡是用左手按弦,並且右手的技巧也很高,有利於大腦與肢體的協調)

2、音樂能使身體與心理得到的平衡發展

3、音樂可幫助幼兒的人格發展

三、開發潛能激發創造力

1、音樂是人類基礎能力與情感本能,如經適當的啓發與指導,可豐富兒童未來的生活。

2、透過創作與編曲的訓練,可使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進入未曾觸及的空間。

3、小朋友的音樂天份有發芽茁壯的機會。

四、陶冶性情

1、經過慎選的優質音樂對小朋友的個性有潛移默化的效果。

2、音樂是最好的情緒宣泄窗口。

五、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

1、二胡演奏技巧講究心手合一,會教導小朋友表現耐心與追求正確的態度。

六、學習人際關係

1、團體班課程打下團體學習的基礎,增加生活領域,認識更多朋友。

2、朋友間的示範與模仿,可得以很好的互動學習效果。

3、透過合奏、分部奏等訓練方式,讓小朋友體會分工與團體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