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FM·管理一點通

我們該如何傳達自己的聲音? 來自鳳凰讀書計劃 00:00 14:52

我們該如何傳達自己的聲音?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一種感受,參加一場行業研討會,會有很多大咖發表演講,但會後我們能回想起來的東西卻總是少的可憐。在《哈佛商業評論》專欄作家,美國知名管理專家格雷戈·麥吉沃恩看來,現如今我們的交流存在極大困難。那麼,我們該如何傳達自己的聲音呢?他給出了四個方法。

第一,別說連你自己都不確定的事。你只有非常明白想要傳達什麼信息,纔能有效表達觀點。這就意味着,你一定要清楚你想表達的關鍵信息是什麼,以及不是什麼。

第二,別單向宣講,而是對話溝通。麥吉沃恩最近的一場演講,吸引了很多企業家來聽。正當現場氣氛熱烈的時候,他便臨時決定把PPT關掉,和觀衆進行對話。其間,他只問了一個問題:“爲什麼聰明人往往會被瑣事所羈絆?”大部分人都分享了他們的想法,以至於這個問題被討論得越來越深入。事後一些人反饋說,這是整個演講中最突出的部分,也是最整個會議中交流最多的部分。在他看來,PPT演講只能讓人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閒散聆聽,而對話卻能讓他們參與其中。

第三,簡明扼要地表達觀點。暢銷書作家斯蒂芬·金曾經寫道,爲了讓一個故事栩栩如生,你必須“刪除冗餘的句子,即使你極不情願這麼做”。這對說話同樣適用,爲了讓別人聽明白你說話,你一定要儘量做到簡單明瞭。

第四,重要的話,多重複幾次。“我們今天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讓自己的聲音被這個喧鬧的世界聽到。”比如我們用噴槍把一面白牆刷成藍色,當你對着牆射擊了一下,牆壁上出現的只是一小點兒藍色痕跡。你只有不斷地射擊才能完成這項工作。這就像你想讓別人聽到你的聲音,然而聲音卻總被淹沒一樣。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不斷重複。但是在重複之前,你一定要想清楚哪些內容是你最想告訴對方的。

餓了麼張旭豪對於擴張、融資和巨頭的一些看法

張旭豪,是餓了麼董事長兼創始人。在與投資人劉毅然的對話中,他談到了對企業擴張,融資以及和巨頭合作的一些看法,不凡商業轉載這篇專訪。

關於企業擴張。張旭豪總結了兩點:一是,一線城市的創業者更要關注二、三線城市的特點,否則創業者會忽略全國更廣泛用戶的需求。他認爲全國有80-100個城市是非常核心的,創業公司都應該覆蓋到。二是,企業要想擴張,最核心的是創業者決策的大方向對不對,如果急速擴張是你打勝仗的關鍵,那不妨放手一搏。如果錯過了時機,很可能面臨更大的損失。簡而言之,做好決定最關鍵,至於能不能做到則是第二步要考慮的事。對於互聯網行業來說,小而精的市場可能確實不太有優勢,還是儘量去搶最大的市場。

關於企業融資。張旭豪建議互聯網企業可以優先選擇拿美元基金,因爲美國的高科技走得更快一些,也做出了很厲害的公司。此外,作爲CEO,D輪以前需要親自見投資人,到了D輪以後CEO就不要出面了,要學會拒絕投資人,特別是越大的機構就越別去,就把數據拿給他們看。只要你數據紮實,投資人最終投的還是商業。

關於跟巨頭合作。第一是越晚找戰略投資越好,這是個很明確的事。第二,合作時需要明確自己做什麼、不做什麼,比如餓了麼和阿里牽手是因爲阿里本身不做外賣,可以把外賣業務交給我們來做;餓了麼也不會耗費精力去做太多金融的事,因爲金融不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此外,餓了麼的業務也都基於物流配送展開,不會去碰到店的業務。這樣大家都有所爲、有所不爲,確立明確的共同目標後,未來的合作和發展纔會更加順利。

關於企業創始人。第一,資本寒冬時,創始人要調整大規模補貼的運營方式,應該趨向於精細化的運營、注重於提高效率。第二,創始人一定要關心自己公司的現金流,做到對可用資金的心知肚明。根據資金的寬裕程度去做策略應對。第三,CEO的工作不是研究增長模式的細節,更多的是發覺用戶的潛在需求和當下的社會矛盾。解決了這些矛盾,自然就會帶來用戶增長,拋開需求單純去談增長就沒有格局了。

俞敏洪— —

爲什麼說科技解決不了教育的本質

近日,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在在“第六屆民盟教育論壇”上,圍繞教育和科技發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他認爲,科技一定要有正確的理念引導,才能真正推動教育的進步。公衆號“老俞閒話”做了整理。

第一,科技手段不等於教育本身。俞敏洪認爲,我們不能只關注技術,卻忘了教育的本質。我們一定要把教育本身的目的想清楚再來講科技。比如在網上,只要進入幾個公開課或者學習系統,全世界最著名的教授課程你全都能學到,而且大多是免費的。因爲高科技,教育資源均衡普及,有望走進現實。所以搞“科技+教育”,需要更全面的考量,科技爲教育手段賦能,就會有很多好處。

第二,高科技不等於硬件的投入。俞敏洪舉例,有很多地方投入大量資金,爲鄉村學校安裝了很多信息化設備,但有的老師根本就不會用,會用的也不知道教育資源到哪兒去弄。俞敏洪建議,應該把這些錢的一部分用於提高鄉村教師的薪酬,他本人也在兩會上,連續兩年提出了給農村老師多發薪酬,高出城市老師20%~30%。樣才能形成優質老師資源的迴流到農村。

第三,中國教育要回歸常識。比如說中國的體育,從上到下,認爲搞體育就是爲了得奧運冠軍,似乎沒有別的指標,學生就單一在體育上下功夫,文化課一塌糊塗。俞敏洪指出,教育不迴歸常識,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主導了一切的發展。

最後,俞敏洪提到了教育的五個方面:

第一個是工具與技能,學校教育必須給孩子基本的知識與技能,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工具,畢業後能夠有基本維持生存的能力。

第二是興趣與特長,學校教育另一大主要功能就是要保持孩子的興趣,最佳的生活狀態就是興趣與職業的統一。

第三是文化與傳承,學校教育培養人才,必須深諳民族精神的精髓,傳統文化也成爲一個重要課題

第四是事業與境界,年輕人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明白其他國家同類人的思維方式。

第五個方面挑戰與勇氣,國外的教育十分重視體育,體育對人的體能挑戰,培養的是團隊精神以及克服自身能力極限的勇氣和意志。

律師蔣勇——

股權分配的8大死局

蔣勇,是無訟法務的創始人、CEO,也是天同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在他看來,公司創始人僅僅懂產品還是不夠的,還要懂股權。無論多牛的團隊,再好的產品,都可能因爲股權問題死在半路。對此,蔣勇以“股權分配的8大死局”爲題作了發言,公衆號筆記俠整理了他的觀點。

第一個死局:平分股權。大多數創始人擔心談利益傷感情,導致後期股東之間產生矛盾,影響企業發展。但你要想清楚,是一時的面子重要,還是長久的發展重要。想要解開這個死局,就要拆掉平均分股權的隱患,要達成理念的共識,合理地評估貢獻。

第二個死局:按資分股。按資分股就是按照出資額來分股權,但它仍是死局,原因是經營團隊創造的增量價值貢獻沒有被認可。創始人首先應合理考慮人力貢獻等綜合因素,再確定持股比例。

第三個死局:唯一股東。有的老闆想要把所有股權拿到手,聘CEO、管理者進行管理。這個死因是無人幫襯。蔣勇的建議是:當你是唯一股東時,把握住你自身的控制權,比如你拿67%,把33%分出來。只有當員工擁有股權的時候,他纔會認爲這是他自己的事業。當公司做起來的時候,股份纔有價值。

第四個死局:小股東說了算。比如一個公司甲乙分別持股51%和49%,甲相對控股。在發展過程中,碰到了個不錯的技術人才,兩人各自出讓2%的股權給技術人才。而公司章程是過半數通過形成決議。當甲乙意見不一致,需要表決時,技術人才就成了公司決策的關鍵因素,這就是死因。解決方案是:你的設計裏,不要存在能打破次序砝碼的小股東。

第五個死局:股東過多。股東過多的死因是“人人都有份,人人都不管”。蔣勇建議:一定要找出能夠全職經營的帶頭大哥,帶頭大哥佔的股份一定要最多。同時也要注意出資和人力之間的關係。

第六個死局:備胎股東。雖然他是股東,但不能全身心投入,精力更多的放在其他地方。想要解決,就要拿掉備胎,所有人全職投入。如果不把備胎股東處理好,就有可能失去創業的最佳時機。

第七個死局:影子股東。公司會給一個人乾股的情況,通常是認爲人家會帶給你一些資源、給你一些幫助,這就出現了影子股東。但創始人從一開始就要謹防影子股東的情況,不要依靠一些所謂的資源,可以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那個東西是沒有多大價值和意義的。蔣勇建議,杜絕“乾股”,規範經營。資源入股一定要砸實才可以給股份。特殊資源要做價,要算清楚到底值多少錢,並且要有做價入股的相關協議,而且一定要有約定,如果資源不到位,股東要無條件退出,股份還回來。

第八個死局:非出資股東。非出資股東就是沒有出錢的股東。創始人要記住:沒有人珍惜白得的東西,無論是對員工,還是對其他合夥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出錢買這部分股權。這裏遵循的一個原則是:最上策是賣,中策是換,最下策是送。

貝佐斯——

睡夠八小時,做少而精的決策

公衆號華爾街日報·派的一篇文章,介紹了貝佐斯最近的一次公開演講。在公開演講裏,貝佐斯談到了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以及他管理公司的心得。

文章指出,儘管在科技界,創始人和程序員都以長時間工作自豪,但是貝佐斯卻說他每天都要睡夠8個小時。這一次演講中,貝佐斯再次強調了這一點。而且,在上午10點之前,他基本不會安排會議。原因不是貝佐斯起得晚,而是,“喜歡上午過得從容一些”。他會用這段時間喝咖啡、讀報紙、跟孩子一起喫早餐。

第二,他的會議習慣是:把“費腦子”的會安排在午餐之前,儘量在下午5點前做好比較困難的決策。貝佐斯解釋了自己這麼做的原因,那就是,他認爲自己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做量少而質精的決策”,“要是每天能做出三個明智的決策,那就夠了。我做的這些決策應該是我能力範圍以內最好的。”爲此,他每天都要睡夠八個小時,這樣,他纔可以“思路更清晰,更有活力,心情也更好。”

第三,貝佐斯把自己創業20多年的最根本的經驗總結爲Day One,它指的是,讓公司始終保持創業第一天時的狀態。用他的話說:“我的所有事業都是從小事做起的。亞馬遜一開始只有幾個人。對我來說,一切都彷彿還在昨天,那時我自己開車去把包裹送到郵局,心裏期盼着有一天能買得起叉車。”

亞馬遜今天已經是一個超級巨頭,公司擁有超過50萬名員工,市值在萬億美元左右。但是,貝佐斯仍然強調公司要保持初創時候的精神。他在此前的致股東信中,還專門談過這一點。

長按下方二維碼,收聽更多精彩內容

問伴讀君

要讀書,更要發聲!不論你是想吐槽還是有疑惑,有觀點還是想表達見解,都歡迎私信我們暢所欲言,伴讀君每週精選精彩問題彙總。

分享討論

關注鳳凰讀書計劃公衆號,點擊下方寫留言,即可分享精彩讀書感悟。

如果您喜歡本文,歡迎轉發,分享知識是一種快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