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人闹元宵!

这个,不是战狼;

这个,不是红海行动;

这个,不是速度激情;

这个,是莆田人在闹元宵!

这不是阿富汗战争,

也不是也门内战,

更不是以色列空袭伊朗,

这只是莆田农村闹元宵!

这里有红色火焰笼罩的

不眠的夜晚

这里有热血的勇士手舞足蹈

挥汗淋漓

众人狂欢

火海穿梭

这是神的考验

是莆田人对文化传承的信念:

正月十五日,古称上元节,俗称元宵节,也是古时民间社鼓的结束日(社鼓自十二月十六日起)。元宵节是莆田民间一个重大节日,盛况超过春节,且延续的时间相当长(原因是各村的时间不同,最早的初三,最迟的二月初三,长达一个月)。解放前,元宵之夜,所在村的宫社张灯结彩,摆“宴桌”、叠糕果,乡民们抬菩萨偶像行傩。行傩队伍绕境一周, 家家在厅堂摆设香案,当队伍经过时,燃烛焚香、放鞭炮、烧柴草、化“贡银”,祈求全年平安如意,俗称“接行傩”。接完行傩,主妇们把余烬拿回家倒入灶膛,表示来年更红火。是夜,游灯、“摆棕轿”(跳傩火)、舞龙舞狮,直闹到天亮。有的村还“做大棚”(几班戏子合演大型连台历史剧)。有个别村过元宵节的方式极特殊,是在正月十三日清晨五至六时,家家把煮饭的锅,取出倒扣院子里“耙”几下,即算过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