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郭炳湘這一生,就是一部現成的TVB港劇,煎炒烹炸、大喜大悲,主角的人生就像被設定好要過山車一樣。不過伴隨着他的離世,這一切是是非非終是到了煙消雲散的時刻。

  港島深水灣道21號大宅外,港安醫院大堂內,聚集了大批媒體。兩個月前,香港地產大亨郭炳湘因中風入院,此後一直昏迷,其身體器官機能衰竭,只能靠插喉維持生命。

  當天早上,院方已在其家人同意下拔管。

  在隨後的一天,郭炳湘妻子李天穎及其家人發出聲明證實郭離世一事,至此,這位曾經多次登上報紙頭條,掀起城中熱議話題的郭氏長子,在家人及親友的陪伴下平靜辭世,享年68歲。

  郭氏家族的香江風雲

  衆所周知,以郭得勝爲代表的郭氏家族、以李嘉誠爲代表的李氏家族、以鄭裕彤爲代表的鄭氏家族以及以李兆基爲代表的李氏家族,被譽爲中國香港的“四大家族”。

  2018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顯示,李嘉誠位居榜單第23位,身家達349億美元;李兆基位居榜單第24位,身家爲303億美元;郭炳江和郭炳聯(已故郭得勝的次子和三子)總體位居榜單第77位,身家有165億美元;郭炳湘(郭得勝的長子)位居榜單第190位,身家是80億美元;鄭家純位居該榜單第1746位(已故鄭裕彤的兒子),身家爲14億美元。

  以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聯三兄弟的個人財富來看,郭氏三兄弟毫無疑問做到了子承父業,成功地將富貴傳承至第二代。確實,在繼承父親商業王國的最初幾年,郭氏三兄弟可謂團結一致、縱橫地產界20年,一時間成爲業內佳話。

  1963年,郭氏三兄弟的父親郭得勝與李兆基、馮景禧合資創辦新鴻基公司,並出任董事局主席。但郭老先生1990年因心臟病離世,李兆基、馮景禧分別創業,新鴻基從此進入郭氏三兄弟共同執掌時代。其長子郭炳湘出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聯則出任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

  商業巨擘“新鴻基地產”

  在香港,坊間流行着這麼一種說法:“不擁有一套新鴻基的物業,都算不上是香港富豪。”三兄弟團結一致、踏實苦幹,着力發展住宅及商業地產,縱橫地產界20年,在內地以及香港各處留下了無數地標性建築。

  1972年8月23日,新鴻基地產在香港上市。

  1981年底,新鴻基的市值在9年內增加10倍,成爲香港股市中第四大地產公司。

  1992年底,新鴻基地產市值超越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地產,成爲香港市值最高的地產公司。郭家兄弟經營新鴻基20年,公司市值達2000億港元,資產比他們接班時增長近8倍。

  1993年,新鴻基藉助與北京東安集團合作開發新東安廣場進入內地商業地產,並由此打造了內地首個商業項目北京APM。

  就內地而言,目前新鴻基的商業項目有北京APM、上海國金中心、上海環貿廣場、廣州IGC商場和天環廣場,規劃和在建的項目則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尤其是上海和南京,如上海徐家彙國貿中心ITC、南京國金中心IFC、上海莘莊天薈。

  新鴻基2017財年年報數據顯示,其在內地的項目總租金收入已達33.21億港元,同比大幅提升12%,成爲集團總租金收入的重要來源。目前,新鴻基在內地的土地儲備達820萬平方米,其中商業地產項目佔據1/10左右。

  自立門戶創立帝國集團

  就在新鴻基地產風生水起的時候,2008年郭炳湘離開新鴻基地產,自立門戶成立帝國集團,大舉在香港發展房地產項目,並累積不少土地儲備,項目投資逾百億元。

  郭炳湘創立帝國集團之後,努力在香港發展地產項目,還與李澤鉅的長江實業,以及臺灣和內地多家企業合作,試圖在新鴻基之外,再造自己的帝國。同時,也進行了不少的私人投資。比如,入股聯想控股和中國金茂,等等。

  其後,帝國更收購工廈物業,進一步增加不同類型土地儲備,包括2017年3月以約15.6億元購入黃竹坑道仁孚香港仔車廠地皮,及於同年8月以逾17億元購入黃竹坑道天豐工業大廈87%業權,之後再購入餘下單位,統一全幢業權。

  據報道,帝國集團如今已累計投資超過百億的規模,這顯然不是曾經站在整個香港,也是整個亞洲地產之巔的郭炳湘會滿足的成績,但於他而言,句點已在這裏畫下。

  往事成煙,如今隨着郭炳湘的離去,無論豪門逸聞還是商界傳奇,一切皆以成爲過往,僅留下些許話題供後人感懷。

  1

  -------------------------------------

  如果您有優質的、符合見聞調性的原創文章,歡迎以個人的名義投稿入駐華爾街見聞名家專欄。

  投稿方式 :請將個人簡介以及代表作品發送至 [email protected] ,並附上電話和微信以便做進一步溝通,在主題中標明: 申請入駐見聞專欄 + 投稿人名字

  參與評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