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分的《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嗎?

1905電影網專稿第一集3000元打造、平均1集5-7分鐘、8年內更新了28集...這些關於國產動畫劇集《羅小黑戰記》的幕後“傳說”隨着大電影的上映重新被提起。

這部“草根”動畫在B站擁有超過200萬粉絲,總播放量近億次,B站評分高達9.8,豆瓣也穩穩保持9.6,是當前國產動畫作品的第一高分。

8.8分的《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嗎?

這一次,它不再讓粉絲苦苦等待,一口氣推出長達100多分鐘的電影版, 相當於20集的時長體量,“年更動漫”終於迎來“有生之年”!

影片在8月底開啓點映,目前淘票票9.7,豆瓣8.8,比《哪吒》評分更要逆天,很多評論大讚,這是繼《哪吒》後又一部“國漫之光”。

是粉絲自吹自擂還是質量真的過硬?9月7日提檔上映後能不能延續《哪吒》的火爆熱度?一貫疲軟的國產二維動畫能否借《羅小黑》一舉撼動電影市場?

8.8分的《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嗎?

相比這些往後可供談資的問題,我們和作者/導演MTJJ木頭的對話可能要更爲豐富有趣,從番劇聊到電影,幕後創作的故事也一一道出了《羅小黑》的前世與今生。

一隻小野貓孕育出“羅小黑”傳奇

木頭最早是在網上接觸GIF動畫軟件,之後做起插畫,大學期間進入動畫公司彼岸天學習,這家公司後來做出了爆款動畫《大魚海棠》。

離開彼岸天后,木頭開始構思《羅小黑戰記》。2010年,他在一間小房間裏獨自投入製作,他說,當時完全沒有目的性,“那時候網上都是空的,沒有這種動畫,就是想做自己想做的,完全屬於摸索的狀態。”

8.8分的《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嗎?

導演木頭

傳說中第一集3000元的製作成本實際上是他的生活費,“買買菜、做做飯、付付房租,解決了我的溫飽才能開始作畫。”

主角“羅小黑”是一隻有着大眼睛、綠耳朵與長長尾巴的黑色小貓咪,它的尾巴還能分裂出一隻只可愛的小“黑咻”,看似萌態可掬,沒有絲毫殺傷力,其實是一隻能夠化爲人形,武力高強的小貓妖。

這個國產動畫的經典角色形象來源於導演木頭曾經撿回來的一隻小野貓:

“養了半年養不熟,是那種野性難馴的貓。它每天都很痛苦,可能不適合家養,我就把它送走了。爲了紀念這隻野性的小黑,我創作了這部作品,也算彌補了一個遺憾。”

2011年製作第二集,迫於生計停更半年後推出第三集,但製作過程最困難的不是金錢,不是故事,也不是技術,而是人力資源嚴重不足。

8.8分的《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嗎?

從首播到現在,平均一年更新4集,這不是作者與粉絲之間形成的特殊互動模式,“就是沒人!我巴不得日更,但是我做不到啊!製作量挺大,人少就做得慢。”木頭介紹,一集下來大概要畫一兩千張原畫,平均就得花三四個月時間。

2012年開始,陸續有夥伴加入他的製作團隊,羅小黑的主體故事世界也逐漸清晰,各種妖靈輪番登場,酷炫的動作場面也越來越多。

8.8分的《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嗎?

成立公司後,他們也開始製作動漫形象的原創周邊,賺了第一桶金,公仔、手遊、表情包等版權銷售收益成爲主要收入來源,這也讓他們有了更多資本和底氣支撐起緩慢的更劇速度。

團隊成員越來越多,目前人數達50多人。相比《哪吒》20多個動畫團隊、1600多人的大體量製作,《羅小黑》的班底更像是家庭小作坊,而這些人也正是電影版的全部製作人員。

8.8分的《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嗎?

番劇的每一集都爲之後的故事走向留下伏筆,吸引着觀衆一集一集追,粉絲粘合度極強。它有溫馨的情感互動,可愛的日常生活萌點,高級的冷幽默,還有一個人妖共存的奇幻世界以及通過不同價值觀傳遞出的人文關懷精神。

這些紛繁複雜的表達元素與不斷埋伏的劇情懸念在大電影裏得到更爲廣闊的延續和補充,不過細看影片,它也只是“羅小黑宇宙”裏的滄海一粟。

“電影不丟臉,絕對不低於六、七分”

木頭在2015年開始寫電影劇本,今年五、六月完成製作,一共花了4年時間。

影片故事聚焦在番劇前傳,這是木頭一開始就想好的計劃,因爲在劇集創作前就有一個粗糙的前傳大綱,如果不做成電影,也會把前傳做成另外一部劇集。

這盤大棋早有預謀。

羅小黑的名字是番劇裏的女主角羅小白所取,但爲什麼電影裏還叫小黑?導演解釋,小白只是給了小黑姓氏,第一集早埋下細節梗。仔細回看,當小白叫他小黑,小黑瞪大雙眼的反應,其實可以解讀出他的心理活動,“你怎麼知道我叫小黑”。

8.8分的《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嗎?

木頭坦言,電影故事放在前傳也是爲了面向普通觀衆,他確信這個定位和判斷是準確的,沒看過《羅小黑》的人可以更好理解,粉絲也能得到他們想要的前史介紹以及一些與劇版遙相呼應的隱藏彩蛋。

從flash動畫升級爲大電影,影片的動畫技術得到全面升級。

電影每1秒就需要12張原畫,100多分鐘就畫了7萬多張原畫,木頭介紹,“場景與背景更好了,線條更細緻,動畫幀數更多,加入了後期光效調節,整體畫質有了很大提升。”

8.8分的《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嗎?

角色造型上,影片則加強了原本動畫人物的實感和動感,對身材比例做調整、對眼睛做細節描繪,不過整體上還是與原劇保持一致,都是簡潔清晰的線條風格。

影片的動作場面也具有很大特色,地鐵大戰的動作線綿延流暢,不斷迸發燃點。木頭坦言,很多朋友都稱這是屬於他的動作風格,但他並沒有特意模仿或學習,完全是憑空設計。

8.8分的《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嗎?

他在電影創作中擁有很大的自由權。

“選片方的時候,這就是最主要的一個條件,他們可以提意見,但聽不聽在我。”木頭對自我創作空間相當看重,所以製作環節中的難點就落在與團隊成員的理解和磨合上,“也有能力不足或者能力需要再培訓的人,然後再去做統一部署和整體進步,這個過程真的挺困難的。”

現在電影成片是一次性通過的版本,木頭說,主要修改都在前期分鏡環節,“動畫和真人電影不同,動畫是前期剪輯,後期只要減一秒鐘,十幾張畫就白畫了,我的心會滴血。”

8.8分的《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嗎?

影片整體樣貌和敘述節奏也完全符合他的想象與要求,“這已經是屬於國內二維動畫的一流水平了。國外的還比不上,主要是人才與能力的問題,這需要慢慢積累,因爲沒那麼多人,沒那麼多有能力的人,但我們已經盡力了,反正這是一部不丟臉的作品。”

“我很信心,絕對不低於六、七分。”

強組CP?日漫風太強?導演破除質疑

電影裏沒有了羅小白、阿根、爺爺等劇版主要人物,多了風息、洛竹、虛淮、天虎等全新角色。前半段講述人類無限和徒弟羅小黑的流浪之旅,不斷延宕出龐雜的故事世界,後半段則集中展開人與妖的戲劇矛盾。

8.8分的《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嗎?

一邊是風息領頭的妖靈隊伍想要毀掉人類的生活空間,一邊是無限竭盡全力試圖維繫人與妖的共存關係,作爲妖靈的小黑也必須在最後做出關鍵抉擇:一邊是關乎自我族羣命運,一邊是師徒二人情深。

《大聖歸來》裏的孫悟空和江流兒火了,《哪吒》裏的“藕餅CP”也火了,無限和小黑的這段情感關係或許也會在影片全面上映後引發“CP”討論效應。

8.8分的《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嗎?

回溯創作初期,國產動畫創作者是否越來越傾向通過建構CP人設來增加看點、吸引粉絲羣體,木頭對此堅決否認。

首先對電影來說,番劇裏的小黑就是無限的徒弟,“我是設定好後纔開始做番劇,最早出現無限是在第8集,然後是第13集,他們的關係一開始就有想被我做出來。”

8.8分的《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嗎?

“吸引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走不走心,創作者只要把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做好了就可以了。所謂的CP,可能有些人會誤解成愛情,實際上是兩個人在一起會讓人很舒服,會讓人很開心,這包括各種情感,兄弟之情、父子之情等。”

木頭認爲組建CP只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現象,屬於粉絲看片後的玩樂與再創作。

8.8分的《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嗎?

影片中還能看到很多日本動畫的身影,人與妖的世界就像《怪物之子》,各類妖精和他們的空間系、木系等技能屬性就像脫胎自《火影忍者》,原始森林與現代文明的衝突彷彿延續了《百變狸貓》的主題,最後出現的妖靈會館也近似《千與千尋》裏的場景。

8.8分的《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嗎?

相比《白蛇》、《哪吒》等源自中國神話體系的國產動畫,《羅小黑》或許會被批評日漫風格太突出、本土性不足,木頭坦承他從小就看日本動畫長大,不可能在創作中不受影響:

“二維動畫,日漫是我們的啓蒙老師;三維動畫,歐美動畫是他們的啓蒙老師,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我們不會特地澄清說跟那個一點關係都沒有,因爲我們就是從那裏學習過來的。”

8.8分的《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嗎?

木頭進一步解釋,他們一步步摸索、試驗打造出現有的電影風格,“沒有具體模仿哪部作品,也沒有以誰爲原型,製作程中更多參考的是實物,就是實體照片,包括去寫生、採風等”,“從現實世界中做吸收,吸收完後創作出來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東西。”

連結尾驚喜登場的哪吒也只是創作上的巧合,他們不是主動與電影《哪吒》做聯動,雙方之前也都沒有溝通、交流過。

木頭表示,這部影片將是《羅小黑戰記》系列的開端,重點不在於人妖大戰,而是想以小見大,在這個世界觀裏做出更多不同的故事。

他透露,之後還會以劇集的方式呈現無限、老君和其他小角色的個人故事。同時,他們也正在規劃、籌備電影續集。

8.8分的《羅小黑戰記》,會是下一個《哪吒》嗎?

劇集中的老君

《哪吒》讓“國漫崛起”成爲今夏最熱話題,《羅小黑》能否接過衣鉢,再創國產動畫電影奇蹟?

木頭告訴我們,以小團隊模式創作的他,實在無法深入瞭解國內動畫產業的現狀,但有一點他可以肯定:中國動畫正在越變越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