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西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动医疗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包括鼓励医院处方外配,医保费用在线支付、明确互联网远程看病收费标准等,将为患者就医提供更多便利。

  ▲现在去医院看病想用医保结算,必须在收费窗口排队。 南国早报记者 苏华摄

  患者希望看病拿药可“多选”

  看病治疗拿药,一般情况下,就诊者按照医生开出的处方拿到药,看病的过程才算结束。目前,大部分患者在医院看完病,都是在医院药房排队取药。不少患者认为,在拿药的环节上,如果有更多选择,患者能享更多的方便实惠。

  市民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了,小病小痛不少,他本人在一家连锁药店办理了会员,每周会员日,买药可以打八五折。此外,药店还会经常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对比下来,比在医院拿药便宜。可是,很多情况下,到医院看完病,也不知道医生开了什么药,全程看不见处方。只有从医院药房拿到药,才知道医生具体开了什么药。“有时候就算拿到处方,也写得像‘天书’一样,看不懂。”

  有业内人士表示,以往医院为了防止处方外流,会通过“电子处方”等措施,让处方只在院内的系统里流转,不外流。此举的原因是,药品利润是医院的收入来源之一,断不能拱手让出去。

  中医处方外配仍有难处

  此次的《方案》中提出发展“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推广处方流转平台,发展药品配送中心,支持医院、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药店、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处方流转、药品物流配送。推广智慧药房,鼓励医院处方外配、信息共享,改造传统药品保障流程,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药事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和运营药事服务平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提供审方、合理用药咨询和精简处方等社会化药事服务。这些做法将为患者提供更多获得合格药品的选择。

  南宁市一家三甲综合医院的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医改着重推动“医药分开”,目前,城市大医院也已经实现药品零加成,意味着医院药房出来的药品不再加价销售,而是以进货价实行“零差率”销售,因此,在第三方平台能够保证药品采购、储存等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应该还是具备“互联网+”的实施空间。

  然而,也有医院表示,医院取消药品加成针对的是西药,不包括中药饮片。中医药处方外配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方面是医院还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同时,很多中医将处方看成“独门绝技”,认为处方外配之后,可能会引发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纷争。

  推动“互联网+医保”组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推出了网上预约挂号、候诊、缴费等服务,患者花在不必要的排队上的时间减少了。很多医院还实现了网上支付,手机扫码就能完成付费。不过,这样的便利大部分情况下仅限于自费,医保结算还是要窗口排队,患者难以通过网上支付花掉自己医保个人账户上的钱。

  记者在《方案》中看到,广西将加快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对接整合,实现医保数据与相关部门数据联通共享。逐步拓展在线支付功能,借助第三方支付服务,实现快捷支付。积极推进医疗保障结算“一站式”服务改革工作,探索“互联网+”网上申报医疗保险经办业务,逐步实现业务经办“零跑腿”,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进“互联网+”门诊特殊慢性病评审,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方案》还提出,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移动护理、生命体征在线监测、智能医学影像识别、家庭监测等服务。

  另外,继续扩大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逐步将更多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确保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两家以上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将异地就医需求人员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跨省异地直接结算范围。进一步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和广大“双创”人员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远程医疗收费将出配套政策

  近期,马山县的一名前列腺癌患者由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病情较复杂,当地医院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将患者的所有病例资料、检验检查结果发送给南宁一家三甲医院,由相关专家远程会诊评估后给出治疗建议。

  据业内人士称,这样的远程会诊,患者不用奔波,就能获得大医院专家的权威意见,尤其是在已经建立的医联体合作医院中,确实让不少患者大为受益。但是具体如何收费,目前尚无明确的标准,业界也希望能尽快出台相关的收费标准。

  对此,《方案》提出,健全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对基于互联网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属基本医疗服务的,按基本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执行,并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竞争较充分、个性化需求较强的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李俭芹 实习生 陈丽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