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又恰逢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開館五週年。昨天,以“學習強國”爲主題的百樂雅集·韓天衡第十三屆師生書畫印作品展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展品共計270件(組),這些作品無論書、畫、印,都在講究傳統的基礎上力求形式多樣,風格各異。展覽將持續至11月18日。

在此次以“學習強國”爲主題的展覽中,觀衆不僅看到的不僅是一幅幅作品,還看到了傳統書畫印的繼承與弘揚時代新風的結合。韓天衡說,“文藝的發展規律就要求其必須繼承傳統,它跟科學技術不同,科學技術講求淘汰與打倒。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時,第一次工業革命被淘汰;科技革命來到時,第二次工業革命被打倒。而文藝則不是這樣,文藝講求繼承,講求發展,它可以四世同堂,甚至百世同堂。比如齊白石出現的時候,吳昌碩還是新的,沒有被打倒;吳昌碩、齊白石的出現,石濤、八大沒有變成舊的而消失。在說弘揚新風的問題,如果這個時代我們繼承傳統只是爲了繼承,和古人一模一樣,那麼作爲這個時代從事文藝創作的我們還有什麼歷史使命與時代責任?因而,一定要創新、去弘揚新風。而創新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它是需要優秀地借鑑傳統與長期的歷練,而且要有多方面的修養,其中包括技法的探討、意境的探討、精神領域的高層次探討。至於能不能在五年、十年,甚至窮盡一生來實現創新,弘揚新風,這取決於多方面因素。”

韓天衡表示,對於在書法篆刻上,用什麼樣的字體、什麼樣的風格來表達“學習強國”的主題,都是要經過深思熟慮的。不是簡單地用傳統題材來表現,而是用一種相適應的形式做出新的闡釋。展覽中韓天衡的兩件作品特別新奇別緻:一件爲“抓鐵有痕”;一件爲“愚公移山”。據韓天衡介紹,“在創作‘抓鐵有痕’時,我原本是想刻‘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兩方印,但是‘踏石留印’很難有形象思維,因而我用書法來表現它;而‘抓鐵有痕’的線條,我刻意處理得細一點,如果用粗線條表現,就不是抓鐵時留的痕跡,就不存在堅實的力量感。”

韓天衡 《抓鐵有痕》

而創作“愚公移山”這方印時,韓天衡在章法上運用的十分別致,他把“山”字的外圍筆畫拉長變形,從而包圍住了“愚公”,用以表達愚公在面對被大山阻擋包圍的情況下急迫想掙脫、想突破的情景。

韓天衡 《愚公移山》

韓天衡美術館副館長張煒羽表示,“自2004年在上海首次舉辦了‘百樂雅集——韓天衡師生書畫印展’以來,韓天衡先生率衆弟子已先後在江蘇蘇州、浙江青田、山東棗莊、四川成都、福建福州、上海嘉定、浙江杭州、山東濟南、浙江寧波等地成功舉辦了十二屆師生展。百樂齋弟子也從當初的百餘人,壯大到現在的三百多人,遍佈全國及海內外,許多弟子學有所成,成爲當地乃至全國書畫篆刻界的領軍人物,百樂弟子中,西泠印社社員有四十餘位,中國書協與中國美協會員達一百四十餘位。”

孫慰祖 《天下難事》

據悉,2017年7月,經韓天衡提議,決定舉辦一次別開生面的主題創作師生展,並把目光凝聚在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講話和文章中曾引用的歷代經典名句、名詩等。該主題創作活動計劃後被選爲“2017年度第二期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項目”,並通過上海主要新聞媒體和基金會網站向社會公佈。

吳申耀 《楊萬里詩》

展覽現場

張銘 《履之者知》

在經過韓天衡7月18日、8月2日和8月13日三次反覆認真的評審後,最終評選出來自全國各地,包括香港、澳門、臺灣地區以及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百樂雅集166位弟子的245件作品,其中書法60件、繪畫27件、篆刻152件、攝影2件,竹刻、紫砂壺、瓷器、朱拓各1件。同時,韓天衡也提供了精心創作的書畫印作品25件。

韓天衡 《中國夢》

張煒羽 《譬如北辰》

冷旭 《政如農功》

鄭朝陽 《達則兼善天下》

張偉生 十一言聯

王丹 《句》

鄒濤書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