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9時

  港珠澳大橋將正式通車運營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

  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

  總長約55公里

  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

  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大橋建設歷時9年

  採用了大型化、標準化、

  工廠化、裝配化的施工理念

  項目創新工法、軟件、裝備、產品共78項

  申請專利454項

  形成專著18本、技術標準60冊

  形象地說

  這是像“搭積木”一樣建起來的超級工程

  而你知道嗎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是我們遂寧人——孟凡超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孟凡超爲我們

  講述港珠澳大橋背後的故事

  

  

  孟凡超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他先後主持、組織、參加了20多項國內外著名的特大型橋樑工程勘察設計工作。

  

  位於珠江口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它的建設,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大橋連接珠海、澳門特區和香港特區,實現了三地1小時交通經濟生活圈,對於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登陸點如何選擇

  港珠澳大橋是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全長55公里,在大橋西岸的登陸點問題上,珠海與澳門特區各自提出了不同意見:橫琴島和情侶路。

  2004年,孟凡超度過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春天:他帶領設計團隊沿着伶仃洋西岸,一步一步去尋找最佳的登陸點,數次無功而返。有一天,他們心情沮喪地從澳門返回珠海,就在要進入拱北關口時,孟凡超突然發現,在澳門關和珠海關之間,有一個過渡地帶。

  孟凡超大喜過望,立即用腳步去丈量,有50米左右的寬度,足以構成一個6車道的通道。苦苦尋覓的登陸點,竟然以這種方式出現了。拱北登陸點,得到了港珠澳三地的一致認可,也爲可行性研究打開了大門。

  

  中華白海豚如何保護

  港珠澳大橋無論是規模還是所處環境的複雜程度,都是當今世界“無橋能及”的。就在孟凡超帶領設計團隊日夜奮戰之時,一個有關中華白海豚的環保問題被提了出來。

  環保專家提出,港珠澳大橋跨越的伶仃洋海域,正好經過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稱爲“水中大熊貓”,專家們表達了強烈的反對意見,他們建議大橋要麼繞行,要麼不要建。

  

  環保是一道高壓線,也是一個必須堅守的規矩。

  孟凡超帶領團隊仔細研究白海豚的生活習性,不斷思考如何儘可能減少工程對白海豚的干擾和影響。爲此,他們創造性地提出了大型化、工廠化、標準化、裝配化的“四化”建設理念,宗旨就是提高大橋建設的工業化水平。所有大型構件,全部在工廠完成,再運抵海上安裝,最大限度減少海上作業的人員、時間和裝備數量,從而把對白海豚生活的干擾降到最低。

  

  設計方案如何確定

  2006年,孟凡超帶領團隊完成了大橋三種總體設計方案,分別是全橋、全隧和橋島隧組合方案,幾年的可行性研究征程,似乎就要畫上一個句號。

  然而,令孟凡超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總體方案論證會上,各類專家意見嚴重不統一,尤其是橋樑專家,一直堅持應採取全橋方案。原本是提供各種可能性的選擇方案,反而成了專家們爭論的依據。

  在孟凡超心裏,最可行的還是橋島隧組合方案。所謂橋島隧方案,就是把橋樑、人工島和隧道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港珠澳大橋跨海通道。在孟凡超的堅持下,橋島隧方案得以通過,這也是孟凡超和他的團隊集體智慧的完美呈現。

  要想全方位瞭解

  這座修了9年

  耗資1000億元的大橋

  一分鐘漫遊港澳珠大橋

  是不是非常震撼!

  港珠澳大橋

  凝聚着無數橋樑設計師和施工人員的

  智慧和汗水

  展現了中國最高的工程水平

  

  請把讚美和掌聲獻給大橋的建設者們

  他們用汗水和青春鑄就了

  這座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

  向偉大的建設者致敬

  來源: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央視科教

  編輯:胡倩 孫各

  責編:陸小曉

  審覈:週一帆

  監製:杜 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