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足球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因爲被稱爲10年內最強的國青,參加U19亞青賽,卻遭遇小組賽兩連敗提前出局。在場上我們的最強國青卻與其它亞洲對手呈現出了巨大的差距,技術差、身體對抗差、配合差、體能差等等,貌似除了身高,我們已經沒有任何優勢了。這支被寄予厚望的球隊,曾經被認爲是衝進世青賽的希望,卻落得不及亞洲同年齡階段的平均水平,讓人唏噓不已。

國內之所以看好這支U19國青隊,主要原因還是因爲此前年初在國內舉辦的熊貓杯,國青連續戰勝匈牙利、英格蘭和烏拉圭捧杯,球隊的能力和狀態有目共睹。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球隊已經有很多球員參加了中超比賽。所以我們普遍認爲,得到了高水平的聯賽鍛鍊,這些球員成長的很快,能力會更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剛剛打入中超首球的劉若釩,他被看作是未來堪比武磊的潛力新星。

但是實際上到了比賽裏,球員的表現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他們和長期在國青集訓的球員沒什麼兩樣。而且在兩場比賽中被寄予厚望的劉若釩竟然是長時間的隱身。獲得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讓人大爲失望。

在兩連敗出局後,國青小將劉若釩也接受了採訪,他的一席話,讓中超變得非常的尷尬。劉若釩坦言他從未這麼拼過,也從未經歷過如此艱難的比賽,踢中超都沒有踢這次的U19亞青賽難。

這一席話讓人有些驚訝,難道中超還不如一個U19的杯賽水平高麼?這是對中超水平的質疑麼?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中超有這麼多世界級外援還有這麼多國家隊的國腳,怎麼可能水平還比一個青年球隊盃賽水平低,而且對抗也不可能比亞青賽差,甚至高出許多。那爲什麼我們的小球員會有這樣的感覺呢?

其實這並不是小球員的問題,而是我們幾乎所有國內球員都遇到的問題。在我們中超聯賽裏,幾乎所有球隊的中軸線都是外援組成的,外援前鋒、外援中場、外援中衛。由於限制亞外之後,中衛方面終於被國內球員站住腳,但是我們的進攻的組織和進球全部都是由外援來完成。

而我們的國內球員都在做什麼呢?要麼他們遊弋在邊路,爲外援喂球,要麼在中場協助外援中場防守,或者和外援做一些傳接的配合,給他們尋找機會傳出致命直塞。可以清楚的看得出,我們的國內球員都在做什麼,基本都是在做一些輔助的工作,外援纔是球隊的主心骨,他們要做的就是配合好外援。

而到了亞青賽,我們的球員沒有了外援依靠,一切的核心工作都需要自己來做。已經喜歡了做輔助的他們,突然讓他站c位,或許他們早已忘了王者要怎麼當。

劉若釩說的沒錯,其實當沒有了外援,我們的國內球員到底能不能撐起大梁,這不僅僅是他們要遇到的問題,也是今後更多中國球員遇到的問題。

那麼怎麼樣才能讓我們的球員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這是我們足協要去思考的,聯賽是根本,聯賽出不了人才,你再重視國字號也沒有用,而且聯賽不能只是國字號不出成績的背鍋俠!

你怎麼認爲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