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蟹黃湯包的高光時刻,來一場測評。

“來了嗎?有油水嗎?在哪下手最合適?”

秋天一到,飯醉團伙就開始在大街小巷蹲點、放風,活像個欲行不軌的盲流子,緊張的不敢去聽張學友。

目標一出現,兩眼冒光、嘴角上揚,手裏的動作也麻利起來...你不要忙着打110,我是在說蟹黃湯包啊。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在南京,一隻蟹黃湯包而知秋,此時正是蟹黃湯包的高光時刻。

來自五湖四海的螃蟹,自詡逃過了晝夜與愛,和大大小小的蒸鍋,卻沒成想囿於湯包的溫柔陷阱,並在升騰起來的滾滾鑊氣中,獲得生命的大和諧。

在家裏油瓶子倒了都不一定扶的南京人,但對於蟹黃湯包卻從不含糊,不管是做法還是喫法,一個字:賊講究。

所以我們決定搞一次蟹黃湯包測評,分別從湯汁鮮不鮮、餡的用料和口味、皮的厚薄和口感,以及湯包整體蟹味濃不濃幾個角度衡量,旨在在幫大家找到南京城裏最好喫的湯包。

紙上談包怪餓的,我們這就去喫吧!

雞鳴湯包在南京自成派系,按照傳統包子收口在下、倒扣上桌。

湯包個個圓圓胖胖肥白可愛,顫巍巍地臥着,定睛一看,籠屜裏還端坐一個小疙瘩,仰着小圓臉看着我。

輕輕夾起一隻湯包,咬一小口,湯汁流進嘴裏,奪人的鮮味盪漾開來,我喫到了一隻蟹的柔情。在鮮味裏,我的思緒又飄到了...小白疙瘩身上,你到底是來幹什麼的?

吸飽湯汁,心裏被鮮得直癢癢,湯包餡兒也不讓人失望。

肉眼可見流金般的蟹黃和白絲絲的蟹肉,喫到嘴裏香嫩彈牙。emmm...可是...那個小白疙瘩到底是幹什麼的?

減分項是放在籠屜上時間長了會粘破漏湯,有點減分;捏口處的一團面也有點影響口感。所以那個小白疙瘩,到底是怎麼來的?

在門口洗手的後廚小哥憐憫我的求知慾,破案了:它,是用來區分,蟹黃湯包與普通湯包,的。

老鼓樓的價格是本次測評中最貴的,但是送喫起來和紅豆沙一毛一樣的酒釀元宵,元宵味道很奇特,嚼到最後嘴裏有種澀澀的不適感。

點了鴨血粉絲下包子,鴨血絲滑Q彈讓人驚喜,鴨肝勁道糯而不腥,“噌”地點燃了我舌尖的小火苗:難道又找到了一碗好喫的鴨血粉絲?捧着心臟嘗下去,鴨腸鹹的像裹了一包鹽,粉絲粗硬得能梳頭,小火苗滅了。

單點麻辣鴨血,鴨血依然順滑,但烹調味道平平。

六合龍袍鎮的蟹黃湯包名頭響噹噹,市區的百年龍袍正宗與否,測測看才知道。鎖金村的百年龍袍裝修得像快餐店,但主營還是湯包。

包子上來也賞心悅目,個頭足,湯汁滿,看着讓人心裏舒坦。每隻包子的頂部點綴着一點蟹子,金黃一點十分好看,但喫起來沒有特別的增色。

這家包子的湯汁很有個性,是甜味也蓋不住的鹹,但喫起來並不膩口,瑕瑜各半。

餡兒裏有肉眼可見的蔥,味道潑辣,有點搶了蟹黃的鮮,肉質比較緊實,蟹黃星星點點點綴其中,份量一般。

我特地試了下包子捏口,處理得一般,嚼起來有點硬。

明瓦廊這家百年龍袍,除了湯包,麪條和蓋澆飯也賣的風風火火,專業性讓人生疑。

包子上來,賣相倒很可愛,小巧玲瓏,仔細端詳有點凹陷,包子底部汪着湯汁,餡不是特別飽滿。

湯汁顏色稍淺,有些偏甜,鮮味需要細細品味纔有一點,不是很明顯。餡的姜味鋪天蓋地,肉質比較緊實,飯醉菌百無禁忌,不愛姜的胖友們不推薦。

皮的捏褶處有點死板,嚼之無味。18塊一籠,價位中等,隨便喫喫還是過關的,特地去喫就沒必要了。

總體來說,兩家百年龍袍都說不上正宗,不算難喫,但也不咋地。

小李湯包是民間評選出來的網紅店,周邊的老街坊喫慣了這個口味。我去喫的時候,鄰桌一對母女,以前就住附近,搬走以後專門回來喫的。

門口總堆着一大盆剝出來的蟹殼,耀武揚威地宣傳着自家的真材實料。菜單上蟹黃湯包最爲矚目,明碼標價,親切又實在。

小李的蟹黃湯包現包現蒸,有時得略等上幾分鐘。掀開廚房的門簾,一隻只蟹黃湯包挺着圓圓的小肚子正待上籠。一看就和別的湯包不同,有不安分的蟹黃都跑出來了。

蒸好的湯包裹着一團熱氣上桌,四隻肥肥圓圓的包子晶瑩剔透,肚裏的湯汁讓它們有點嬌不勝舉,顫巍巍臥在籠屜上。

湯汁看起來很飽滿,我打算先試試吸管大法。吸之前和它交交心,增強了儀式感,主要是怕燙。我喝了一大口湯,覺得湯汁裏的蟹味有點被雞汁鮮味蓋過了,稍微減分。

餡兒很實在,能看到油油的蟹黃,肉質緊緻彈牙。湯汁和餡料都是豐腴掛,撞在一起喫多了還是有點膩,我喫了兩個就停止戰鬥了。

小李的湯包皮整體稍微厚一點點,但並不夾生無味,勁道爽滑,捏褶處特別考驗包子皮的質量和包的手法,小李還是捏的太實了,喫起來有面團感。

總體來說,小李湯的分量、飽滿度、餡的味道和用料質量、包子皮四周的口感都還不錯,但湯汁鮮度稍嫌不足、包子捏口有點厚實。它屬於那種樓下的小店,未必是最好喫的,但喫久了有種特殊的感情。

京華湯包小小的一爿店面,隱在平平無奇的鎖金四村,老闆總是哼着歌,永遠樂呵呵,店裏也總是熱熱鬧鬧,哪怕不是飯點,街坊們也愛來跟老闆韶兩句。

“我家的湯包是有靈魂的,他們可是聽着音樂長大的。”老闆笑吟吟看着嘴裏塞滿包子、連舌頭也一塊嚥下去的飯醉菌,頗有得色。

那是,我告你們不要來拍,帶他搞成明星了我們麼得湯包喫咯!”店裏的熟客跟着幫腔。

一聽我們要測蟹黃湯包,老闆展示出一盆拆好的蟹黃:“都是夜裏剝蟹,熬好了拌好餡,現喫現包!”說着話,手不閒着,利落的擀皮,湯包的皮要中間稍厚,四周薄得能透光。

包包子的手法熟練極了,刷刷刷捏出18道褶:“怎麼樣,我一個大男人的手也能包出這麼精緻的湯包吧!”

蒸好的包子熱騰騰、圓潤潤,玉雪可愛。頭上帶個尖尖小角,露出一點蟹油的端倪。

夾一個開窗喝湯,活潑潑的鮮味兒,絲毫不膩;小湯包大大方方扒衣見君:嘿嘿嘿,給你們看看好東西~

餡既不鬆懈也不抱團,難得的是捏口處的皮,勁道Q彈,嚼起來竟有點脆,單這一點就勝過好多家。

鄰居有事出去了,就讓孩子在店裏待會,放心。老闆眉開眼笑,逗着熟客放在他這照看的孩子。他是鎖金村裏的張楚,唱着沒有靈魂的湯包是可恥的。

獅子橋的蘇亦銘店面寬敞,門口的楹聯、店裏的紅木桌和青花小碟頗有古意。

他家的包子也是大家之氣,總體味道四平八穩,發揮的比較穩定。

咬破薄薄的皮嚐到分量和甜度都適中的湯汁,蟹味瀰漫開來,金黃油潤勾起食慾;

餡料飽滿,肉感緊實,肉眼可見很多蟹黃點綴。蘇亦銘的細節非常過關,餡裏適量的薑蓉,中和蟹的寒涼,味道沒有搶了蟹黃的鮮味。

包子捏褶處表現不錯,喫起來不是一團死麪。

蘇亦銘的蟹黃湯包,總體評價就是一個“穩”,不是穩中帶甩的穩,是“本宮一日不倒,爾等永遠爲妃”的穩。

在南京生活了數十年,我一直對夫子廟的蟹黃湯包充滿好奇+恐懼,這一次我們就來測測夫子廟的蟹黃湯包,看看到底是驚是喜。

尚香湯包無疑是景區物價,20塊一個,湯包裝在雙層塑料碗裏,吸管插得很有噱頭,外表象模像樣。

先吸一口湯,呃,有點膩,沒啥蟹味,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咬第一口,我就預感大勢已去,這皮厚的,怕是能防彈。

暴力破壞湯包皮,我的心徹底涼了:諾大一個包子,虛籠着指甲蓋大的一坨餡。顏色暗淡就跟我們沒好好修圖似的。

蟹黃是薛定諤的,可能有但我沒看見;但成塊成塊的浮油要多少有多少,飯醉菌慘遭滑鐵盧,愣愣看着它不知道怎麼下口。

我把湯包放在桌上,想看兩厭,尷尬無言。半晌,我率先打破了沉默:你...爲啥叫尚香?得到了以下答案:

哦,怪不得孫尚香要跳江

測評好喫榜

深秋天空那樣高、那樣淡,特別容易放大人的孤獨感,看着樹葉子嘩嘩的掉,聯想到自己所剩無幾的頭髮,忍不住傷春悲秋,想到盛極必衰,想到情深不壽。

這時的蟹黃湯包簡直就是一種救贖,它飽滿、油潤、豐腴、金黃,具有一種抗拒不了的生動和暖意:

喫吧,

今天別去關心人類,

只關心蟹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