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营销微信出现在公众视野,称“凉山苹果滞销,眼看大雪封山,3万斤待售,求各位伸出援手。”虽然是广告,更像是鸡毛信的求救信息,看后令人心焦。

谁都有一份同情心,一方有难,哪有不帮之理?于是你一箱、我十斤的购买,希望个人点滴善举能帮到山里的贫困乡亲们。

然而,真相并不如微信所称的那般“悲情”。

事实上,凉山州苹果有,贫困学生有,苹果滞销场景却没有。图片所示的贫困学生家中没有一棵苹果树,又何来3万斤滞销的传闻?

当地政府发文,指出混淆视听的“悲惨营销”危害当地形象,欺骗广大消费者,要求这些运营号停止侵权。

据报道,这些微信由广东一家科技公司运营,是从事“悲惨营销”的专业户。

名义上为贫困乡亲解困,实则为运营号增加影响力。毕竟有人、有故事的煽情更能吸引大众关注,只要轰动效应有了,谁还顾及真相在何方?

其实,“悲惨营销”收益虽立竿见影,但危害巨大。

首先,丑化了当地乡亲形象。

打这种广告,凄苦的脸、悲催的外表必不可少,广告设计要求从视觉打动人心。

比如这个大爷的脸,已经成为营销号的明星,卖什么,就让悲苦的大爷代言,辣椒、大葱、橘子、柠檬,只要想的到的水果,大爷均悲苦地代言过。

其次,欺骗了消费者。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十分复杂。有时为个人需要,有时为照顾他人需要。

不久前,街头一位高龄大娘卖鞋垫,一位好心人掏钱全部买下的行为,不因自己需要,而是看到老人辛苦,希望让老人早点回家。这种消费便建立在扶贫帮困条件下,“用谁比我还惨”的方式,售卖产品无疑是欺骗消费者的同情。

最后,危害社会的诚信体系。

你也困难,我也悲惨,有人帮助虽然体现“一人有难,八方救助”的社会正气,但事实却与营销内容相去甚远。

当“狼来了”被人喊叫多次后,谁还会在意“狼是否真的来了”的结局。长此以往,人们的同情心被过度消费,当同情心不再被社会珍惜时,受损的是社会诚信体系。

同情心讲究感同身受,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悲剧也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同情心才会变成支持他人的行动力,才会演变成守望相助的强大力量。

如果把个人私力,企业的经营也建立在“博取同情”上,打“悲情牌”,甚至打虚假的悲情牌,欺骗公众,误导消费的行为就是欺诈,法理不容,当绳之以法。

不能让“狼来了”的悲情再祸害他人!这是诚信社会的需要,也是与人为善的初衷,不容亵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