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題目中有兩個關鍵詞:信息化網絡化(本來這是兩個詞,但信息化網絡化還有智能化代表的是一個趨勢,我在這個問答中,把他算一個詞),城市化。

城市化是工業化的結果

早期的城市出現是商業交流的中心,是隨着商業的興起而出現的。但農業社會,絕大多數人口是生活在農村。而工業革命之後,隨着工廠的興起,需要大批的產業工人,產業工人通過勞動創造價值使人類可以脫離土地而生存,開始進入工廠的聚集區,從而讓城市興起。

城市具有聚集效應,可以集中提供基礎服務,提高了資源的使用效率。人羣聚集,社區、醫療、教育等服務就有集約效應,從而可以進一步分工,提升了專業性,也提升了效率。

比如改革開放以前,農村醫療以衛生站和鄉村醫生的模式爲主,醫生是全科醫生,當遇到疑難雜症的時候,就無法解決。而城市的醫院服務,醫院分科,醫生可以專注於一個領域,那麼在某一個領域深專,就可以在這個領域具有很高的醫療水平。

更多的基礎服務,電、熱、水、氣等工業社會人類需要的基礎供給,可以通過基礎設施以服務的形式提供,極大的提高了人類的生存質量。

城市化是一種進步。

而城市化的過程中,也存在馬太效應,越大的城市集約效應越強,效率越高,匯聚的資源也越高,會進一步匯聚人的進入,所以會出現一些超大規模的城市。而當城市的人口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會使城市的一些資源服務達到極限,而影響人類的生存質量:比如商業中心區域的土地、道路交通資源成爲瓶頸。現在基本上超大城市都會遇到交通難、房價高的難題。

信息化網絡化可以適度解決城市化難題

城市化帶來資源緊張而導致城市交通難、房價高;但大型城市的服務效率高,服務商可以在大城市服務更多的人羣從而有更好的收益,所以大城市又吸引了更多的服務企業入駐,從而帶來更多的資源,大型城市的資源會吸引更多的人,又加重了交通、房價等瓶頸資源的稀缺性,導致大城市更加不適宜生存。

信息化網絡化技術可以消除距離的障礙,可以將一些資源以遠程服務的形式提供。比如網絡教育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在不同的區域聽到中心城市教授的課程;遠程診療,可以請專家遠程會診;一些售後服務可以通過設備在線聯網遠程維護;AR/VR技術的應用可以遠程獲得立體感受,可以遠程看電影,遠程會議,遠程做技術交流。

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讓資源可以遠程共享、可以遠程協作,從而讓人類可以分散居住。所以信息化、網絡化可以抑制進入中心城市的人口數量,但並不一定會減緩城市化進程。

信息化網絡化會促進中心城市人口流向非中心城市

從集約化帶來效率提升的角度,城市化是提升資源的效率的;但是過度集中的人口會帶來基礎設施達到服務上限的瓶頸。

網絡化可以讓資源遠程服務,會讓出現資源瓶頸中心城市的人口向二、三線城市流動。從而使二、三線城市開始擴張。中心城市會將資源以共享的形式提供服務。

信息化網絡化將會促進中心城市與二三線城市形成產業在不同城市之間的分工,中心城市承載知識服務商,二三線城市承載知識消費,以及一些生產製造。

同時隨着二、三線城市的發展,農村人口也會流向二三線城市。這個進程仍然是城市化。

信息化網絡化帶來新的革命

當中心城市發展達到瓶頸後,信息化網絡化會讓中心城市與二、三線城市之間人口再平衡,信息化網絡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將會是等同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這次革命,將會使人類經濟的主要增長點從有形資產,變爲無形資產,與數據、信息、知識、智能相關的服務帶來的經濟收入的比重,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會越來越高,甚至將來超過有形資產帶來的收入。

就類似於,工業革命,讓工業品收入所佔的比重逐步增加,慢慢超過農業收入,然後遠遠大於農業收入,成爲國民經濟的主體;而信息化網絡化帶來的革命,將使無形資產收入所佔比重逐步增加,慢慢超過有形資產的收入,最後遠遠大於有形資產的收入,成爲國民經濟的主體。

無形資產的收益是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的,信息化網絡化解決的是服務的瓶頸,因而信息化網絡化將帶來服務業革命。服務業革命將會促進城市化進程(讓更多的人進入城市生活),同時也將會促進城市間平衡(不同城市承載不同的服務體系,避免城市規模擴大,讓更多中小城市承載大城市的一些功能)。

城市是人類進步的一個標誌,不會消融,而是藉助信息化網絡化,實現資源的更好的分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