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汉文化公园的建设和开放,汉中城市形象有了很大提升,的的确确起到“城市会客厅”的功能,但天汉大桥以东至汉江桥闸段江滨公园,由于当初规划设计标准相对低,前瞻性、系统性考虑不足,加之年久失修,尤其是小拱桥东边区域,正在成为整个汉江桥闸至龙岗大桥南北“一江两岸”最差一段,而且随着周边入住居民和外地来汉中游客的增多,该区域从功能上讲已严重退化老化,已不能满足休闲健身及观光游览的需要,从形象上讲与汉中日益改进的城市风貌不匹配,因此修缮和提升已迫在眉睫。

一、当前的存在问题

近日,我通过实地踏勘,发现主要有如下问题:

(一)小拱桥东边区域路面破损严重,急需修缮。

这在近两公里采用片石铺设路的面上,几乎每隔十米左右就有脱掉破损路面,少则一块,多则数块,路面坑坑洼洼,在上面步行或跑步,必须盯住脚下,尤其是老年人,否则可能崴脚脖子。

(二)钓鱼捕鱼频繁,尤其是小拱桥东边区域。

在整个江滨公园东区区域,钓鱼捕鱼频繁,尤其是小拱桥东边,天气较好时会有100多人200多个鱼杆,鱼杆横七竖八,占据了休闲道路。在夜间甚至会有撒网捕鱼现象。即使在3-6月的禁渔期,即使实施了“河长制”,依然没有丝毫收敛。

(三)经营场所杂乱,影响公园整体形象。

在江滨公园东区有两三处经营场所,主要为儿童游乐、餐饮等业态,面貌陈旧,环境杂乱,多处于半开业或停业状态,急需清理或改进。

(四)绿化及景观品质差,缺乏公共设施。

和西边的天汉文化公园相比,整个东区的绿化景观品质都较差,尤其是小拱桥以东区域,几乎没有什么特色和亮点,而且公共设施缺乏,这已不适应整个城市日益改善的面貌。

(五)天汉广场及周边道路已影响城市功能,需要改进。

天汉广场与西侧天汉大道与江滨路交汇处本是个大“堵点”,将天汉广场改为“环岛”后虽然交通有所改善,但这种改法很怪异,外地游客看不懂,而且车动车绕行过长,非机动车和行人很不方便,想进入广场很不安全,严重削弱了广场的使用功能,因此这只能算是权宜之计,必须进行彻底整改。

二、我们的解决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借鉴外地城市经验,结合汉中本地特点,我们建议采用如下改进措施:

(一)尽快修补路面,恢复最基本的休闲观光功能。

对路面脱落片石进行修补,恢复路面的平整;如果条件许可,可修缮慢跑或竞走的江边跑道。钓鱼喜好选择安静河湾下钩,路面改善后行人会增多,客观上有也利于阻止钓鱼。

(二)改进公园内景观和的道路规划,提升品质:

其一,增加休闲健身设施,小拱桥东边几乎没有健身器械,这不妥当,应在较宽阔的区域适当增加。

其二,更改不合理规划,比如在毗邻某经营场所的江岸上所设的类似鱼塘的设施,让滨水步行道中断,就非常不合理;可将此“鱼塘”填掉,让滨江步行道畅通,然后将内侧布置上一些健身设施。

其三,提升园林景观,增加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花卉,能展现汉中地域文化特色的雕塑小品,可以是很生活化、民俗化的雕塑,如蒸面皮或吃面皮的雕塑。

(三)改建天汉广场及周边道路,让广场与道路布局更合理。

考虑到现状,建议适当占用天汉广场北部,将滨江东路在竹园华府售楼口的弯度改小,滨江西路适当北路(可能会拆迁竹园村火锅店),让整个滨江路在此基本直线贯通,与天汉大道形成十字后重新设环岛。如此虽削减了天汉广场,但道路非常畅通规整。天汉广场北部被占用后,可在东侧进行延伸,将“马踏飞燕”也融入广场;另外滨江西路东端北移后,也扩大了天汉文化公园的休闲面积,整体上更利于提升城市品质。

(四)增加大型城市雕塑,提升文化品味。

东区滨江公园除“马踏飞燕”旅游城市标志外,几乎没大型城市雕塑,和西区差异太大;从当前的市政规划看,未来益州路会设一处“宜居汉中”的大型雕塑,整个滨江雕塑还是太少,为此建议再设两处:一处在茶城对面,可以“巴人献茶”为主题,彰显汉茶的魅力;另一处可设在小拱桥和汉江桥闸的中间点附近较宽阔区域,可以“南水北调”为主题;这两大主题对彰显汉中魅力非常重要,但并未列入市政规划,因此可起到“拾遗补缺”的重大作用,意义重大。

本条微信为原创,作者甯志俊,首发于《家在汉中》平台,欢迎分享转发,转载请署原作者及出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