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慎独

  声明:“兵说”原创稿件,抄袭必究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参战部队跨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作战。由于前线战事极为紧张,越来越多的部队被调往朝,在第一次战役前就有超过20万人入朝作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何保证部队的粮食弹药补给成了志愿军的一个难题。

  在入朝前,各级领导就格外重视后勤问题,后来干脆成立了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并要求必须要一名副司令担任后勤司令部司令员,而在之前一直负责志愿军后勤工作的洪学智被任命为后勤司令。

  洪学智将军

  当然这都是后话,志愿军入朝初期所面临的困难是之前从未遇到过的。过去我军粮食等生活物资主要依靠根据地群众,而武器弹药大多靠缴获,通过缴获敌人物资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因此我军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

  但是到了朝情况就不同了,首先朝是外国,就算两国之间十分友好,但是一方面朝老百姓已经十分贫穷,另一方面朝老百姓一时间很难对志愿军百分百的信任,从百姓那里获取粮食就格外困难。而在武器弹药方面,虽然志愿军也有一些缴或国民党的美式武器,但大多数还是用的日式武器,还有一小部分苏联援助的武器。通过缴获补给武器就面临枪弹不通用的问题。

  美军的后勤保障简直奢侈

  另外,过去与国民党作战时,有些部队缴获国民党重武器后,能直接命令国民党士兵向国民党军射击。但面对联合国军就不同,首先语言不通,难以交流,其次美军英军等在被俘后会老老实实作战俘,虽然比较听话但是让他们向自己人开火是绝对做不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在一些战斗尤其是追击作战中,冲在前面的往往是连以及更少的部队,缴获大批物资后需要时间搬运。然而美军的空中优势巨大,一大发现志愿军缴获大批武器物资,就直接冲下来摧毁这些物资,往往是一个连的战士缴获几十车物资,却还没等吃到嘴里就眼睁睁看着被美军飞机摧毁。

  美军飞机投掷凝固汽油弹封锁公路

  就地补给和缴获不能填上后勤的大坑,那就需要志愿军自己努力。起初志愿军是按照解放战争经验,按作战方向设置兵站补给,但是这很难调动后方补给的积极性,往往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洪学智在走访了前线部队后,决定将后方划分为战役与战术两个层次。战役方面根据整体的作战方针,实施分区对口供应。战术方面以军为主体,对师,团定向供应。这一体系在得到彭德怀司令员的批准后迅速实行,这也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战争后勤保障体制的建立。

  志愿军战士在分土豆,这在早期已经是奢侈品

  与后勤体制相比,美军的绞杀才是最让志愿军头疼的。在入朝第一周,美军飞机就摧毁志愿军汽车180余辆,前三次战役被摧毁的汽车更达到了1200余辆。由于很多时候只能在夜间不开灯行驶,发生事故损毁的车辆物资也不在少数。与此同时,公路铁路桥梁码头也一直是美军重点轰炸的对象。在美军的疯狂绞杀下,前线部队只能勉强得到四分之一的物资。在中朝边境的物资都已经堆放如山,但却无法运往前线。

  志愿军抢救物资

  面对美军的绞杀,志愿军和朝百姓展现出了他们的指挥。在汽车夜间行车时,所有车辆关闭车灯,在路口或险要地段都有专人引导。山上有放空哨,发现敌机路过就吹哨提醒车辆隐蔽。美军撒下一地钉子后,迅速就有人拿着扫把扫干净。铁路方面,为了提高运输效率,洪学智采用分区定向运输,同一时间同一段铁路所有火车均向同一方向开进。有的路段被摧毁一时难以修复,就动员部队与百姓卸下物资,用牲口车甚至肩挑人抗运到下一辆列车上。

  志愿军正将物资装到火车上

  相比公路铁路,桥梁的意义更为重要。为了防止美军轰炸桥梁,志愿军创造性的发明了漫水桥,即桥面在水下,通过专人引导车辆上桥。同时还在河面其他地方修简易的假桥,吸引美军轰炸,敌机轰炸过后车辆迅速通过。实在没有桥可过,就发动当地群众,用小船舢板,运输,甚至在较浅的河面让人把物资定在头顶运过河。

  志愿军抢修桥梁

  很多人觉得志愿军战士冬天穿单衣,一口炒面一把雪是后勤不力造成的,实际上志愿军的后勤部队已经做出了极大努力,这几乎是他们能做的一切了。如上甘岭战役中,向上甘岭前线运物资的后勤兵伤亡一度超过前线阵地伤亡,而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平均每天消耗118吨物资。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脆弱的后勤依旧支撑志愿军不断取得胜利,而美军在用尽各种手段后不得不承认,整个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的后勤保障从未真正中断过。据说1951年末板门店谈判时。中方警卫人员居然比美方警卫更早换上冬装,更可气的是中方乘坐的车辆不少还是缴获的,气的美国陆军代表嘲笑空军作战不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